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乐  张彩萍  蔡雪  安复来  张琳静 《电源技术》2021,45(10):1248-1251,1291
电池峰值功率和能量对提高电动汽车电机输出能力和续航里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是评价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为解决复合脉冲和日本电动汽车协会标准(JEVS)峰值功率测试方法在放电低端和充电高端易达到截止电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脉冲功率特性(HPPC)测试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峰值功率测试方法,在保证准确率的条件下快速获得放电低端和充电高端的峰值功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以比能量和比功率为核心的电池性能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德尔菲法确定权重系数的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法,为快速准确选择电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动力锂离子电池串并联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一致性问题和短板效应的存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串并联成组后性能会比单体进一步降低。以新电池筛选以及旧电池梯次利用为背景,选取电学模型分析了储能系统用大容量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模型状态参数,并通过等效电路的微分方程建立了单体电池和串并联电池组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为验证仿真模型精度以及分析串并联仿真结果,分别对不同内阻分布、荷电状态分布和单体容量分布的筛选结果进行倍率充放电实验,研究了单体电池参数不一致程度和串并联连接方式对电流不平衡度的影响。本文提出的串并联仿真方法为评估动力电池组和储能系统的性能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模型及特性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建立了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模型,实验验证了模型精度,误差在2%以内。研究了阻抗模型特性参数随电池荷电状态(SOC)和老化状况的变化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电池的直流内阻随着SOC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在两端SOC区间,即(0,0.3)和(0.8,1.0),电化学极化阻抗和浓差极化阻抗均显著增大。电化学极化阻抗和浓差极化阻抗随着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明显增大,而欧姆内阻变化较小,表明车用锂离子电池多次循环后的性能变差主要是由于电化学极化阻抗与浓差极化阻抗的增大引起的,为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和外耳道成形术在单纯型中耳炎并外耳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2例(25耳)单纯型中耳炎并外耳道狭窄患者均行耳屏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磨除外耳道前下方悬骨及周边骨质,扩大骨性外耳道,开放鼓沟,充分暴露鼓环,鼓膜彻底去上皮化。清除中耳病变后,内置法铺放软骨环-软骨膜复合体,回复外耳道皮瓣,明胶海绵固定。结果22例(25耳)患者中7例8耳同时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随访2年6个月,22例患者均一次性干耳,无皮瓣坏死、外耳道狭窄、彭膜外移、钝角形成、胆脂瘤珠和上皮囊肿形成及风吹后出现眩晕等情况。结论耳屏软骨环-软骨膜鼓室成形术和外耳道成形术治疗单纯型中耳炎并外耳道狭窄,具有扩大手术视野、残余鼓膜彻底去上皮化、便于软骨环-软骨膜复合体铺放和术后观察及防止胆脂瘤珠形成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基于遗传优化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辨识电池模型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Kalman filter,EKF)算法的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建立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模型中两个RC网络分别描述电池的电化学极化特性和浓差极化特性,迟滞电压描述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平衡电势的差异。对于具有耦合关系的模型参数,采用具有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效果的EKF辨识算法,针对EKF算法通过试验调节难以取得最佳滤波效果的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EKF噪声矩阵的方法。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优化的EKF算法(GA-EKF)辨识的电池模型满足电动车辆仿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组容量差异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池组中普遍存在的不一致性问题,是制约电池组可用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池组内电池单体参数的差异性是描述电池组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中容量差异直接与电池组可用容量和优化控制等息息相关。文中对充电电流变化时电压曲线可进行简单缩放进行合理假设。基于该假设,建立一种快速容量差异辨识的方法,并从多种角度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适应性。采用容量增量分析法修正SOC和内阻造成的估算误差。将该方法应用于具有较高电压采样精度和宽SOC工作范围的电池组充电数据上,基础算法误差低于2.5%,经修正后辨识误差可小于1.5%。该方法可以用于描述电池组内单体容量的不一致性,为电池组的均衡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驱动工作区效率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萍  张承宁  宋强 《微电机》2007,40(1):84-86
为了更好地评价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指标,从而合理地利用电机驱动系统,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驱动工作区效率测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效率测试的硬件系统和测试方法,绘制了电机驱动系统效率map图,并对某电机驱动系统测得的试验数据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证电动车的正常和安全行驶,电池管理系统必须实时监测电动车电池的电压数据,为了避免电池电压的不均衡性带来的局部电池过充/过放引起的安全问题,要求检测系统必须对电池单体电压进行精确测量.设计了基于压控恒流源法的电池组电池单体电压采集电路,该电路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将被检测的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形式,提高了电池单体检测模块的抗干扰性和工作稳定性,并且该检测电路在某电驱动车辆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电压采集精度在0.5%以内.  相似文献   
10.
对电动车辆电机控制器系统进行连续工作特性及效率试验分析;利用MATLAB编程并进行数据处理;以XL纯电动轿车电机及控制器系统为例进行连续工作特性及效率测试试验,得出系统效率MAP图;验证了该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