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能源动力   2篇
武器工业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针对现有可靠性优化模型对网络拓扑结构和支路容量约束考虑的不足,在网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交流潮流方程描述支路电气参数,可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电压越限状态进行校正,并考虑随机故障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引入可用传输容量概念,对支路传输容量及发电机容量约束进行修正,建立了以功率缺额最小为目标的可靠性优化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电力系统可靠性与电网结构、设备停运率、设备修复率、负荷水平等因素的密切联系,反映了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微尺度条件下利用离心力矩返回的非自由式擒纵装置缺乏理论计算依据,提出了“类刚度系数”的概念,并据此使用传统非自由式擒纵装置周期公式计算了该机构的平衡摆振动周期,该机构的平衡摆振动周期随驱动力变化,可实现解除保险距离恒定。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振动周期数据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证明提出“类刚度系数”的概念是合理的,同时经过仿真计算得出的距离散布远小于小口径弹道枪的原预留保险距离设计参数12~30 m,可认为在不同的弹丸初速下能够保持恒定的解除保险距离。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管理大部分是针对一次系统展开的,对二次系统可靠性的管理还很不完善,特别是针对智能型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的管理的研究还极少。从二次系统的物理结构出发,深入分析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网络模型来分析系统稳态正常工作概率。网络模型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通信链路为支路、以智能设备或子系统及交换机为节点;建立考虑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可信性的支路可靠性模型以及考虑设备重要度的节点可靠性模型,设备的重要度因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获得,然后根据每个元素的可靠性数据计算得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指标。最后通过算例表明,该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及实用性,对智能变电站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防止合环操作而引起的线路过载或继电保护误动为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戴维南等值的合环稳态电流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实时测量的负荷节点电压、电流相量,以戴维南定理为基础,将整个系统简化为两节点系统,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稳态电流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引入负荷分支系数,将不同分布类型的分支负荷等值为相应的负荷阻抗,修正负荷等效阻抗,以消除配电网分支负荷分布对合环稳态电流计算的影响,使得合环稳态电流计算更加准确.上海某电网的实际计算分析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可靠性优化模型对网络拓扑结构和支路容量约束考虑的不足,在网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交流潮流方程描述支路电气参数,可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电压越限状态进行校正,并考虑随机故障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引入可用传输容量概念,对支路传输容量及发电机容量约束进行修正,建立了以功率缺额最小为目标的可靠性优化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电力系统可靠性与电网结构、设备停运率、设备修复率、负荷水平等因素的密切联系,反映了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管理大部分是针对一次系统展开的,对二次系统可靠性的管理还很不完善,特别是针对智能型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的管理的研究还极少。从二次系统的物理结构出发,深入分析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特点,将其抽象为网络模型来分析系统稳态正常工作概率。网络模型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通信链路为支路、以智能设备或子系统及交换机为节点;建立考虑通信链路传输数据可信性的支路可靠性模型以及考虑设备重要度的节点可靠性模型,设备的重要度因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获得,然后根据每个元素的可靠性数据计算得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指标。最后通过算例表明,该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及实用性,对智能变电站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