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水泵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及其特征信息对给水泵系统的状态监测有重要意义.给水泵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采用以振动监测为主、以过程量监测为辅的监测方法,通过对采集信号的频谱分析和数字处理,将其由USB高速接口送入上位机,由上位机的专家系统对给水泵进行状态判断和故障诊断.本文介绍了给水泵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有限冲击响应(FIR)数字滤波算法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的DSP实现方法,重点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2.
1 现场情况 永煤公司一车间自制安装了1台滚筒清渣机,用于钢板结构件拼对及焊接前的毛刺、割渣清理工作.该装置由15 kW驱动电动机、减速机、清渣滚筒等部件组成,由40 A空气断路器直接起动电动机运行.2019年3月7日,管理人员在车间安全巡查时发现,滚筒被结构件卡死,导致电动机烧坏,现场烧焦气味严重,影响了车间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3.
基于B/S模式的工业异构网络的同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业环境中异构网络的互联和实时通信两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B S模式的异构网络的同构化思想 ,并讨论了异构系统中网络通信和数据动态发布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1现场情况 某单位食堂总电源由200 A容量配电柜提供日常供配电.该配电柜分两回路,一回路为食堂照明系统,一回路为食堂做饭设备.上级电源由2号箱变低压室低压出线柜内400 A空气断路器引入. 管理人员多次反映食堂照明系统异常,频繁间歇性漏电跳闸,照明系统无法正常照明,还导致上级配电柜空气断路器动作越级跳闸,造成200 A配电柜整体失电.敷设线路均为暗线,故障排除存在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5.
李克鹏 《电世界》2021,62(4):31-32
目前,我厂在用交流弧焊机46台,其有效焊接时间只占整个工作时间的一半左右,焊机的空载运行造成大量电能浪费,严重影响功率因数的提升,还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安全. 一般情况下,电焊机空载电流在7 ~ 13A,有功损耗占其容量的10% ~ 25%,无功损耗占容量的9%左右.如能采取空载停电的自动控制方式,便可杜绝电能浪费,提高功率因数.我们使用HLR型交流弧焊机节电保护器,既节约电能,又可保障焊工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6.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对于业主和施工企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采用水合肼对氧化石墨进行还原获得石墨烯,通过高速剪切分散法将石墨烯分散到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固化后得到石墨烯/室温硫化(RTV)硅橡胶复合材料。对石墨烯和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石墨烯的厚度为1~3 nm,为具有较少层数的石墨烯片层结构;复合材料断面呈微相分离结构,但其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石墨烯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Tg升高,结晶熔点降低。石墨烯对RTV硅橡胶有增强作用,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0.35 MPa,较纯RTV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吊装作业中吊钩防脱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原防脱装置的各种缺陷,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防脱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主要由弧形防脱限位挡板、配重球和双臂杆组成。该装置利用了重力和杠杆原理,操作方便、省力,装置损坏率低,防脱钩性能和强度较原来有大幅提高,达到了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鉴于河南能源集团永煤公司下属单位机电制修厂供电系统功率因数过低,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等问题及现状,综合比较提出了通过采用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进行功率补偿的设计思路,以提高整体功率因数,最终达到节约电费、加强系统电压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安全性和设备利用率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