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传统方式检测风力涡轮机表面缺陷时出现的精度不足、泛化性较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s的风力涡轮机表面缺陷检测模型。在网络结构方面,首先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引入改进的MobileNetv3网络,用于协调并平衡模型的轻量化和精度关系;其次采用BiFPN式的融合方式,增强神经网络的多尺度适应能力,提高融合速度和效率;最后为轻量化的自适应调节特征权重,运用ECAnet通道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高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在损失函数方面,将边框回归的损失函数修改为αIoU Loss,进一步提升了bbox回归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YOLOv5s的改进算法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准确地识别风机表面的缺陷目标,能够满足实时目标检测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涡轮辊铆工艺方面的问题,在涡轮的结构组成、特点、国内外设备现状以及现有加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法和试验法确定涡轮的辊铆工艺路线和工作流程,从而进行工装设计并实现工艺动作。根据液力变矩器辊铆机的工艺动作要求,对给定涡轮产品的技术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涡轮辊铆的弯曲、滚压过程,选定液力变矩器辊铆机的辊铆头的转速与下降速度,便于后续对辊铆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滚压出合格的涡轮产品。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水下图像检测方式易受水中光线、复杂环境的影响,造成水下目标识别精度不高,泛化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s的水下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引入了Double MSRCR算法,解决了水下物体清晰度低,特征模糊的问题。在网络结构方面,主干网络引入C_VAN模块,提升了神经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在颈部网络中,引入RFB_S感受野,增强神经网络的多尺度适应能力;最后引入NAMAttention空间与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网络上下文特征的表达能力。所提方法相较于Faster-RCNN检测精确度提高了6.5%,相较于YOLOv4检测精确度提高了4.1%,相较于YOLOv5s检测精确度提高2.7%,检测速度提升了56.34 fps,证明了方法适用于实时水下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市政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也明显加大,房屋拆迁难以避免,在拆迁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基于各种原因常常不能协商一致,鉴于行政强制拆迁高效、快捷的特点,往往成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然而,房屋强制拆迁涉及的标的额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保证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6.
针对液力变矩器装配车间环境复杂、过程数据具有多源异构性、实时性,底层设备通信往往采用专用网络和协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PC规范的控制系统通信网络集成架构。根据工控行业广泛使用的Modbus协议,以Modbus Slave软件模拟底层现场从站设备产生的数据,采用X2OPC服务器进行数据模拟采集并完成了与Win CC的通讯,最后开发了液力变矩器生产线监控系统来优化车间管理。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研究区高3618区块的厚层稠油储层,综合测井资料、分层资料对其内部隔夹层进行识别区分,采用将隔层作为结构单元的建模方法来建立夹层的三维模型,有效揭示隔夹层的分布规律,为研究区的开发方案调整和稠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宇龙 《建筑电气》2013,32(1):62-66
介绍某航管雷达站雷达天线及辅助用房的防雷设计,包括防雷等级的确定,电源SPD、信号SPD、天馈线路SPD的设置,均压环的设置,机房的屏蔽,接地的做法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复合材料桨叶的静力矩测量结果差异较大、难以完成准确合格性判定等问题,采用基于 天平基本理论的控制变量法对多组桨叶的静力矩展开研究。通过分析造成实验数据差异的原因,结合测量设备 本身的精度,发掘了对测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对大轴线力 矩测量影响最大的是定位面与测量刀口之间的距离以及其平面加工精度;对小轴线力矩测量影响最大的是对桨 叶特定截面的角度测量精度。本研究为后续螺旋桨设计、生产、维修提供了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数据基础,对后 期新型桨叶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