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基本模式及其实施杨晓宪(银南供电局·751100·宁夏吴忠市)1采用无人值班方式的基本条件1.1一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根据本局已实行遥控的变电所的运行经验,以及各地一些老变电所经过技术改造(例如珠海供电局)的情况看,在正常的检修周期、标...  相似文献   
2.
用傅里叶变换测量介质损耗因数tan δ的软件同步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计算分析了当电网频率漂移时,通过传统的离散采样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电力设备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时,由于硬件设计的采样周期不能随电网频率漂移而相应地改变,从而给tanδ测量结果带来严重的计算误差。提出了一种利用采样序列数据修正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检测信号的周期确定周期修正量,根据大于或小于0决定是增加或者减少采样周期来解决传统傅里叶计算方法的计算误差问题,文中阐述了算法的实现过程,并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的通过阻容变化改变相位角的简单而准确的模拟电路。计算机模拟和实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可很好地解决传统傅里叶方法测量tanδ的精度与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在12位A/D精度、电网频率波动±0.2Hz条件下,数据经过修正计算后tanδ测量误差小于5×10-4,对提高tanδ测量精确度及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可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微控制单元(MCU)中很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可编程控制的中央信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宪  路灿 《电网技术》1996,20(8):36-37,40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一种解决短路故障类型对电流保护灵敏度影响的新方法。根据通用的物理模型,推导出满足相同灵敏度要求的动作方程。此方程可作为算法模型用于微机式电流保护或直接采用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5.
计算分析了当电网频率漂移时,通过传统的离散采样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计算电力设备的介质损耗因数tan δ时,由于硬件设计的采样周期不能随电网频率漂移而相应地改变,从而给tan δ测量结果带来严重的计算误差。提出了一种利用采样序列数据修正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检测信号的周期确定周期修正量,根据大于或小于0决定是增加或者减少采样周期来解决传统傅里叶计算方法的计算误差问题,文中阐述了算法的实现过程,并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的通过阻容变化改变相位角的简单而准确的模拟电路。计算机模拟和实测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可很好地解决传统傅里叶方法测量tan δ的精度与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在12位A/D精度、电网频率波动±0.2 Hz条件下,数据经过修正计算后tan δ测量误差小于5×10-4,对提高tan δ测量精确度及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可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微控制单元(MCU)中很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6.
0 引言电子式电能表除本身的电能计量功能外 ,还具有数据通信和网络管理能力。与传统光电脉冲计数的电能量采集方式相比 ,具有计量精度高 ,计数一致性好 ,抗干扰能力强 ,物理结构简单 ,RTU(上位机 )管理灵活 ,电源可靠性要求低等优点。此外 ,还具备测量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瞬时量 ,并以数据通信方式提供给上位机的功能。因此 ,充分发挥电子式电能表的这一特点 ,将所测得的瞬时量提取并分离出来 ,作为远动系统的遥测值 ,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1 方案可行性a.电子式电能表作为电能计量器具已经国家计量管理部门正式确认。宁夏…  相似文献   
7.
8.
用接地线电流法进行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的仿真计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单相电力电缆接地电容电流、三相电力电缆接地不平衡电流建立了电缆的分布参数仿真模型,计算了电力电缆在运行条件下其接地电容电流、接地不平衡电流对电缆绝缘缺陷状况反映的有效性与灵敏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线监测得到的接地电容电流或接地不平衡电流与绝缘缺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并且灵敏性较高,其灵敏性与电缆负载、缺陷位置等有关,三相电力电缆接地不平衡电流反映缺陷的灵敏度要明显高于接地电容电流。开发的基于ATP的仿真模型及相应的Matlab分析软件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型软件,用以指导现场在线监测测量结果的分析及故障部位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在2座典型变电站10kV电力网络中,采用环网线路测量信道的频率响应,采用信号发送/接收的方式测量信道的路径损失。根据测量结果,结合传输线的基本模型,对信道的传输特性作了初步研究,频率范围40kHz ̄1.5MHz。研究表明,在无分支线的情况下,信道的功率衰减为10 ̄20dB/km。信道是时间色散的:在频域,幅频响应呈频率选择性衰落,相频响应基本上为线性相位;在时域,信道的冲激响应表现出时延扩展。rms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均与具体的信道结构有关,大致在数十微秒和数十千赫兹数量级。信道的窄带衰落服从Nakagami-m分布,在信息传输速率达到Kbit/s及以上时,信道可以视为时不变信道。  相似文献   
10.
从传输线理论出发,研究了10kV电力网络信道的传输路径损失,并通过2座变电站的不同辐射状馈线,采用信号发送/接收方式测量了信道的路径损失,分析了影响信道路径损失的因素,主要包括:电力网络结构、并联电容器以及耦合方式等,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对信道路径损失影响最大的是TX/RX间接入的电气元件,例如配电变压器、分支线等所引起的分流衰耗。网络其他部分对信道间路径损失的影响较小。变电站母线上的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对信道路径损失几乎没有影响。通过分支线接入信道的元件的等值阻抗将被分支线本身所“平滑”。当元件阻抗值较低时,这一“平滑”效应有利于降低其对信道产生的分流衰耗。相相耦合方式较相地耦合有较低的传输路径损失。在研究的频段,大致低5~15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