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篇
矿业工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1.
陈龙  李海君  陈敏  栗欢欢 《电池》2018,(2):90-94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锌离子(Zn~(2+))掺杂的磷酸钴锂(LiCoPO_4)正极材料LiZn_xCo_(1-x)PO_4。XRD和SEM分析表明:少量Zn~(2+)掺杂不会明显改变晶格结构,且粒径变小、粒度更均一。充放电(3.0~5.1V)及高低温性能测试表明:Zn2+掺杂后,材料的比容量提高、循环性能改善,并有较好的高倍率及高低温放电性能。Zn~(2+)掺杂量为0.01时,首次0.1 C放电比容量为150.3 mAh/g,比纯相增加15%。1.0C、5.0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8.9mAh/g和67.1mAh/g。在40℃、0℃下的0.1C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0.0mAh/g和37.8mAh/g。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少量Zn~(2+)掺杂使电荷转移阻抗减小,电化学可逆性增强。LiZn_(0.01)Co_(0.99)PO_4与Li_4Ti_5O_(12)组成的3.3 V全电池以0.1C放电,比容量可达135.3mAh/g。  相似文献   
2.
赖子山背斜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重要的成矿背斜之一。结合近年来找矿薄弱的背斜西翼地区地质工作成果,系统分析了背斜西翼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遥感异常特征。通过综合研究西翼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技术异常信息,总结了找矿标志:1吴家坪组下部泥质灰岩和黏土岩中金含量高(w(Au)0.1 g/t)且厚88余米的局部地段可作为地层及岩性标志;2近SN、NE向逆冲断层及其派生构造为构造找矿标志;3硅化与褐铁矿化为氧化矿的蚀变找矿标志,硅化、黄铁矿化、黏土化、有机碳化为原生矿的蚀变找矿标志;4沿断裂构造呈带状或线状分布的Au、As及组合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5线-环构造区且伴有铁染、羟基异常存在的区域可作为遥感异常找矿标志;6剩余重力和航磁正负异常的过渡带、负异常扭曲部位可作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结合上述分析,认为背斜西翼地球化学背景、异常、矿化蚀变及矿物组合等方面与背斜东翼相似,具备类似东翼大型金矿的成矿条件。基于背斜西翼与金矿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找矿技术异常信息、找矿标志的综合研究,圈定了庆坪—狮子顶、达窝—长坪、塘新寨—坡稿地区3个找矿靶区,对各靶区内的重要异常特征和庆坪、长坪等金矿点的找矿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各靶区的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进行了讨论,供区内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勘查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栗欢欢  孙化阳  陈彪  王亚平 《电源技术》2021,45(11):1435-1438,1481
针对当前亟需解决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在动态与稳态工况下无法同时保持高精度的问题,利用气液动力学电池模型(GLD)与递推最小二乘法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提出联合SOC估算算法,采用含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FFRLS)对模型的参数进行在线辨识,以消除原始算法存在的估算误差波动问题.利用恒流和动态应力测试(DST)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与单独采用FFRLS的算法以及原始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最大误差为2.62%,具有估算精确度高和鲁棒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双电层结构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建立可准确描述锂离子电池特性的电化学模型。以A123-26650型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分析电极中的固相扩散和液相传输过程。通过倍率性能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发现建立的电化学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均值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在2%以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建立了电池模组的液冷散热模型,并且在常用的蛇形流道和并行流道的基础上对流道结构进行改进.利用Fluent软件仿真技术分析对比在不同结构下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选定最佳流道结构.研究分析在不同冷却液进出口位置、流量、初始温度以及流道结构参数下模组的散热性能,结果表明:两侧液冷板的冷却液进口位置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