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7篇
矿业工程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中描述了252 kV三相盆式绝缘子破坏水压试验的情况,为明确三相盆式绝缘子破坏水压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的原因,首先对252 kV三相盆式绝缘子进行了建模、仿真与分析,明确了三相盆式绝缘子相间盆式结构交汇处应力集中是破坏水压偏低的原因。随后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应力集中由‘Y’型分布转化为‘△’型分布,显著降低了最大应力值,显著改善了盆式绝缘子的耐压状态。最后讨论给出了252 kV三相盆式绝缘子在强度设计过程中应结合仿真计算进行机械强度设计的基本思想。文中的工作为三相盆式绝缘子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耦合电抗器(HCSR)辅助开断并联灭弧室是解决大电流故障开断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SF_6电弧自身的负伏安特性会影响并联支路电流的同时过零,增加了开断并联SF_6电弧支路的难度,限制了其在高电压领域的应用。结合高耦合电抗器辅助并联支路开断的设计思想,首先利用40.5 kV断路器两柱相同灭弧室,进行了小电流条件下,SF_6电弧并联支路开断的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开断电流大小、燃弧时间长短与均流、限流开断特性间的关系。其次,针对80 kA大电流条件下的并联支路开断特性,进行了单分试验的初步研究和验证。结果表明,在开断小电流、耦合电抗器设计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开断的短路电流越小,两柱并联的灭弧室越易实现同步均流开断,随着开断电流的增加,均流开断区间向燃弧时间较长的方向偏移;在开断80 kA大电流时,合理地设计电抗器参数,能够实现并联支路的均流开断,但较难完全避免并联支路限流开断的出现。两轮试验均表明首开支路熄弧后,断口两端的电压瞬间叠加电抗器单臂电感的压降而发生突变,并引起波形振荡,耦合电抗器单臂电感会对线路总电流产生一定的限流作用。  相似文献   
3.
SF6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3 900倍,因此在高压电器中减少SF6气体用量,采用环境友好型气体作为绝缘介质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复合绝缘技术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72.5 kV环保型GIS。文中对当前国内外出现的72.5 kV不同类型的环保型GIS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对典型的产品进行了介绍。同时对72.5 kV环保型GIS的关键技术——复合绝缘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环保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GCB/GIS可靠性设计相对薄弱,断路器传动轴是GCB/GIS连接操动机构驱动机械与灭弧室的关键零部件,笔者建立传动轴强度-应力(SSI)设计模型,以强度、应力基本数据处理方法探讨传动轴可靠性设计,为GCB/GIS结构进行可靠性设计尝试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GIS导体温度在线监测的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将红外测温功能集成在GIS中的方案。针对GIS运行过程中温升过高点多发生在导体连接处的特点,在导体连接部位安装点式红外测温仪来适时监测导体关键点的温度,该方案讨论了导体的发射率和SF6气体温室效应的影响,同时考虑测温仪的安装对GIS的密封性的影响,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为在线监测GIS关键点的温度提供了新的途径。方案的实现将在及时发现异常温升、避免突发故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盘式绝缘子的环氧部分为脆性材料,环氧与金属法兰之间不能直接贴合固定,因此在计算盘式绝缘子机械强度时,准确地描述固定约束边界条件非常关键。文中针对同一盘式绝缘子结构,选取不同固定约束边界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与水压试验实测值进行了校对,得出不同固定约束边界条件对盘式绝缘子计算结果的影响偏差大小,给出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固定约束边界条件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MK3掘进机电气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K3岩巷掘进机系英国多斯科公司生产,在1 a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针对其电气系统出现的常见问题作以分析,对掘进机在生产中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电力电容器的元件结构进行了研究,将电容器元件的场强分布归纳为平行均匀电场区域、电极端部折边的平行区域、铝箔卷绕的起始部分及元件两侧的圆弧部分。对不同类型的场强分布情况根据需要借助三维建模软件SolidEdge进行二维和三维建模,采用Quick-Field有限元计算软件和Infolytica软件的ElecNet有限元软件分别对二维和三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元件最大电场强度的数值和出现的位置,对最大场强出现的区域进行结构优化并重新计算,根据计算和分析的结果,提出电力电容器元件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