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几年来.很多网局都在进行变电站微机监测系统的研制,其中包括对小接地电网的故障测距与选线.这种电网的短路类型主要分为单相接地、两点接地和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的选线和相间短路测距都已有较成熟算法,此处不在赘述(文献[1]、[2]).本文主要通过对单电源网络异相异地两点接地短路的分析,提出两种测距算法.其中算法A适用于单、双电源平行线间两点接地故障测距,算法B适用于单电源相邻线路间两点接地故障测距.由于小接地电网两点接地短路的发生概率仅次于单相接地,所以本文提出的算法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本文附录中提出一套小接地电网微机故障测距方案,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同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属于当今西方几个工业国家的教育模式。英国高校以系为独立单位,校、院对系教学科研计划的安排制定一般不干预。系主任由一名教授担任,较大的系还设有助理系主任。日常工作有专职秘书处理,其它有关行政工作由教师兼任。教师都是坐班制,每人配有单独的办公室,几乎每个教师都是以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经费除政府拨款外,大部分来自工业界的资助,但这种横向资助全部用于科研,没有类似我国的创收提成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字式微波零序电流差动保护判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双端系统微机微波保护的零序电流差动判据,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接地故障时,该判据承受过渡电阻能力较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判据有显著提高,可作为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判据的补充判据使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微机型继电保护已经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到生产运行阶段,一些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如何使调试、运行和维护更方便,等等。许多微机保护研制者们认为,单CPU系统的保护装置在运行效率方面显露出若干不足之处,如容错能力低,故障诊断不易定位等。因此,设计出合理的多CPU结构保护装置成为近一时期来国内外许多研制单位的热门课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多个单片机并行处理式模块化的硬件结构方案。比起目前的单CPU系统和某些多CPU系统保护装置来,这种结构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故障诊断可以定位等优点。由于采用了并行处理式模块化结构,软、硬件的开发扩充非常容易,可以方便地组成线路或元件成套保护装置。同时这种结构又非常有利于尚不十分熟悉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人员使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国内首次研制的WBB—1型微机微波电流差动保护用于双端系统时的跳闸判据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目前国外几种数字微波电流差动保护动作判据相比,本文所提的新判据具有计算简单,区外短路防卫能力高,区内短路动作灵敏、快速等特点。 WBB—1用于三端系统时的跳闸判据与双端系统判据有所不同,笔者将另有文章做这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前言 近几年来,就如何利用微机解决高阻接地短路(图1)的准确测距问题,提出了不少算法。大部分算法的基本立意是通过修正测量电抗的误差来获得正确故障距离。但这些方法往往受到以下四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次成功研制的WXH—14x型微机微波数字式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特点及用途。该保护系统借助光纤数字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将被保护线路两侧电流采样数据及有关信息对传,并辅以两侧数据的计算机同步调整而实现。理论分析与动模试验、型式试验及现场试运行结果表明,保护装置原理先进,动作速度快,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合理,对微波系统误码率指标要求低。装置可以作为110kV及以上各级输电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尤其适用于同杆并架双回线、短线路及因高频通道拥挤而难以采用高频保护的线路。  相似文献   
10.
三端系统数字式分相电流差动保护跳闸判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一组适用于三端系统的数字式分相电流差动保护跳闸判据,这组判据在故障后采取按条件分时切换投入方式、既保证了区内短路动作的灵敏性,又具有较高的区外短路防卫能力,与传统判据相比、新判据在反应有电流流出的内部故障时、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