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20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2.
电子邮件是主要的网络应用之一,使用中文的电子邮件用户名会给用户带来一些方便。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解决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3.
膜孔灌自由入渗铵态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铵态氮为入渗溶液,模拟研究了铵态氮在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条件下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铵态氮浓度与灌施时间呈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相同深度,随着灌施铵态氮时间的延长,铵态氮浓度逐渐增大;同一灌施时间,铵态氮浓度随着距离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膜孔中心铵态氮浓度最大,并且浓度峰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保持铵态氮的最大含量为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灌施180 min时吸附量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4.
程东 《计算机时代》2004,(10):41-42
由于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一种在局域网中备份数据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对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对缺陷、故障的诊断,以缸套-活塞环往复试验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声发射技术,研究缸套-活塞环单周期内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值随曲柄转角的变化关系,进而对声发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缸套-活塞环单循环周期内的声发射信号成"双驼峰"形变化,上下止点位置信号强度最弱,运动行程中点附近声发射信号最强;随着转速增加,声发射特征参数RMS和绝对能量逐渐增加,在上、下止点附近增幅较小,在行程中点附近增幅较大;随着载荷的增加,在低速时RMS和绝对能量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在高速时RMS和绝对能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入渗水头对注射灌土壤水分运移及分布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注射灌入渗模拟试验,测定了不同入渗水头下注射灌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土壤剖面的含水率。研究表明:注射灌的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入渗水头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累积入渗量越大。土壤湿润锋近似为圆心在出水口偏下的半圆形,湿润锋随时间延长运移速度变缓。在出水口下方土壤湿润范围比出水口上方大,土壤含水率也较大。入渗水头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土壤湿润范围越大,相同位置的土壤含水率越高。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注射灌理论,为入渗水头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给水度μ是土壤释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通过风积砂的室内排水试验,研究浅层地下水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并用不同的公式计算给水度。试验结果表明,风积砂介质的水位埋深小于60 cm时,给水度为一变量,随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所选的给水度计算公式中,雷志栋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最相近,可准确表达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没有从科学角度出发,在对河流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没有关注生态问题,使得城市河流的治理工作不符合当时的自然规律,出现城市河流“渠道化”的现象,使河流失去自然风貌。文章阐述了城市河流的渠道化问题,对于城市自然要求进行概述,进而探索出城市河流回归自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