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石灰石循环吸收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减排烟气中CO2技术。但这种方法循环效率降低较快,吸收剂利用率也较低。为了对这一过程有很好的认识,改善吸收剂的利用率,针对颗粒典型气固反应模型的缺点,将逾渗理论应用于CaO与CO2反应模型中,对CaO颗粒吸收烟气中CO2的过程进行描述。实验数据与模型数据相结合,表明新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对吸收过程进行描述,并得出:烟气中CO2体积分数对CaO转化率的影响主要是在反应初期的化学反应阶段;小粒径CaO颗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CaO的钙转化率。这为实际过程提高循环吸收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NG-75/3.82-M6型锅炉的省煤器磨损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烟气流速过大、煤颗粒度超标和分离器效率下降是造成省煤器磨损的主要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1997年国际水和水蒸汽协会(IAPWS)提出的工业用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模型(IAPWS-IF97),具有适用范围较大、区域划分简洁、计算方程形式简单及精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接受。但在诸多文献中当由参数h,s求其他参数时,对其相关边界条件却很少提及。通过分析和研究,确定了相关边界条件,由参数h,s编程计算,保证了各区域内的其他参数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能够通过所获得的边界条件,根据参数h,s准确地确定所要计算的区域并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为开发各区域水蒸汽热力性质计算程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逾渗理论的CaO吸收CO2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石循环吸收是一种高效而经济的减排烟气中CO2的技术,然而其循环效率降低较快,吸收剂利用率较低.为了对循环吸收过程有很好的认识,改善吸收剂的利用率,将逾渗理论应用于CaO与CO2反应模型中,对CaO颗粒吸收烟气中CO2的过程进行描述.实验数据与模型数据相结合,表明新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对吸收过程进行描述:烟气中CO2体积分数对CaO转化率的影响主要在反应初期的化学反应阶段;小粒径CaO颗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CaO的钙转化率.该研究为提高循环吸收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二维对流扩散问题,应用延迟修正-TDMA和ADI-PDMA方法,求解对流项采用QUICK,CD格式的离散方程。通过SIMPLER算法求解二维移动顶盖驱动方腔内不可压缩流体流动和方腔内自然对流换热。比较了采用延迟修正-TDMA和ADI-PDMA两种求解代数方程组的性能,分析了影响上述两种方法求解速度、收敛的因素。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计算证明了延迟修正-TDMA的健壮性强、精度较高、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锅炉烟气换热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在160~240℃,烟气中水蒸汽约占20%,它是烟气热量的主要携带者,若回收烟气余热,锅炉效率可大大提高。在回收余热过程中,由于凝结换热的存在,在不同换热截面上烟气侧换热系数及物性参数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换热性能改变。利用传热传质理论对烟气倒换热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换热系数计算方法。通过与实验值及文献数据的比较,获得满意的结果,为强化换热及设计出高效换热器提供了依据。图9参11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体化过程模型开发平台IMMS,采用过程仿真和热力系统分析方法,以及模块化的建模思路,开发了一种新的凝汽器污垢在线监测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调试维护方便,通用性好,较好地实现了电厂凝汽器污垢的在线监测,为现场凝汽器的优化除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压变化影响机组热经济性的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汽轮机组排汽压力(背压)经常发生变化,确定背压变化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对机组运行和节能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确定背压对热经济性影响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指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通过实例计算,认为等效焓降法是其中较为便捷、准确的计算方法,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逐项逼近法的数学模型,并与简单叠加法进行相对误差的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用于运行参数多偏差分析时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在机组的在线分析中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