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3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95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木煤灰增湿活化脱硫的半工业性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建立了烟气处理量为3000Nm^3/h的多功能烟气脱硫试验台,对神木煤灰增湿活化脱硫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水雾化液滴粒径、出口烟气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的差值、烟气停留时间与液滴蒸发时间以及Ca/s摩尔比等因素对高钙煤灰增湿活化脱硫有重要的影响,且存在一个最佳的雾化液滴粒径。经工艺参数的优化,该系统具有50%左右的脱硫效率。该脱硫工艺因系统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极低,对燃用高钙低硫煤的锅炉烟气脱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前言燃烧器的型式按照其出口气流的特点,可分为直流和旋流两大类。前者常以四角布置、气流在炉内形成切圆流动而相互引燃;后者则以气流本身造成的高温烟气回流来稳定燃烧。实践证明,这两类燃烧器对于不同煤种以及气体、液体燃料都是适用的。本文仅介绍目前在大、中型锅炉上常见的直流式煤粉燃烧器的气流特点及设计计算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活性碳纤维常温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PAN-ACF)与粘胶基活性碳纤维(Cellulose-ACF)进行脱除SO2实验研究,讨论ACF量、SO2浓度、O2浓度等因素的变化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CF量及O2浓度的增加,PAN-ACF脱除SO2的能力增强,而且PAN-ACF具有强于Cellulose-ACF的脱硫能力.对PAN-ACF进行脱硫脱硝相互影响的实验,探索了NO与SO2竞争吸附、相互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高钙煤灰颗粒与液滴碰撞增湿脱硫过程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模拟增湿活化反应器内高钙煤灰颗粒的增湿脱硫过程,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分别跟踪颗粒群与液滴群,以相邻单元间26条颗粒流通道模型统计未增湿条件下的初始颗粒流量,以液滴群的空间单元捕捉效率为单元体内颗粒流量守恒方程的源项(汇)系数,来迭代各单元通道上的未增湿颗粒流量,耦合煤灰颗粒与液滴群的碰撞过程。并进一步考虑反应器内气、液、固多相湍流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建立了三维场内高钙煤灰低温增湿脱硫总体模型,初步预测了高钙煤灰增湿脱硫过程,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特性。图10参9。  相似文献   
6.
Y型喷嘴液膜随机破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onte—Carlo法,综合考虑Y型喷嘴液膜破碎过程中表面扰动波长、液膜厚度及初始雾化液滴速度等分布的随机性,结合混合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二阶段雾化模型,建立Y型喷嘴雾化液滴粒度分布模型。利用FAM型激光粒度仪对实验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测试,测量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FTIR-E/T光谱确定煤粉/炭颗粒温度和黑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研究煤粉和炭颗粒的燃烧机理,提出傅立叶红外仪对颗粒燃烧过程进行在线测量的新技术;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的发射透射光谱,从理论上分析和确定煤粉和炭颗粒表面温度和黑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球坐标系下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全耦合的碳粒燃烧数值模拟程序.在详细理论计算的配合下,通过精密设计的实验研究,用FTIR透射-发射实验测温方法成功捕捉了持续时间极短的“CO在颗粒表面被点燃而引起的颗粒高温”现象.连续膜模型的计算结果和FTIR测温实验结果表明,CO的空间反应与碳粒表面反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碳粒表面温度、总体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而CO能否在颗粒表面附近被点燃及其所引起的颗粒表面温度差可高达数百度.在实际煤粉火焰条件下,单膜模型和严格的连续膜模型的预报结果相差比较大,特别是对着火点及着火后某段区间内的颗粒温度的预报,是仅考虑表面氧化反应C+1/2 O2→CO的单膜模型所无法完成的,这说明单膜模型存在较大的应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多流体碱雾发生器内气液固三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多流体碱雾发生器内气-液-固三相流动过程,对气相采用标准湍流脉动κ-ε双方程模型,离散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对碱雾发生器内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碱雾发生器内各相的速度矢量场。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动初始条件下,不同粒径液滴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大液滴由于颗粒驰豫时间大,径向速度衰减慢,比小液滴有更大的扩展角;不同粒径的颗粒均表现出对流体较好的跟随性,由于大颗粒惯性较大,其在中心轴线处比小颗粒浓度高。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0.
理论分析表明,样品光学薄、颗粒等温、满足独立单次散射条件是应用FTIR发射-透射测量技术所必须满足的.在改进的FTIR和自制的微量给粉燃烧实验装置上,对煤粉火焰进行了FTIR发射-透射测量.对光谱处理后得出的炭粒和CO2气体的温度,显示出该技术和实验台在温度测量方面的较好的适用性.对于气体温度,研究表明可以用通过CO2峰值的黑体理论曲线来简单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