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8篇
能源动力   4篇
无线电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必萍 《上海电力》2002,15(5):34-36
虚假接地是指在系统没有发生接地故障的情况下,系统出现3V。数值较高的接地现象。目前,我公司10、35kV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为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在运行中,遇到以下一些虚假接地的事例。  相似文献   
2.
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经常发生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引起的铁磁谐振现象.文中在分析铁磁谐振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铁磁谐振的现象、特征,并对抑制铁磁谐振的各种措施进行了比较,指出4PT接线方式是抑制铁磁谐振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配电网上运行的10kV配电变压器,由于使用量大、运行时间长,其自身的能源消耗总量非常大。全国各地正在淘汰性能相对落后的S7型高耗能配电变压器,逐步被能耗较低的SIO、S11、S13、S15等配电变压器取代。调换下来的S7型变压器,在废旧设备的分解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合理处置废旧S7型变压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废旧物资进行二次利用,对S7型变压器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能耗较低的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面,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35 kV架空输电线路引下线装置因各类外力而造成的破坏难题,对现有35 kV引下线装置外力破坏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有防护外力破坏装置的不足之处,分别从引下线绝缘层厚度、材质以及绝缘胶片包材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选取安全可靠、电气性能优异的材料制造了满足35 kV输配电线路引下线装置所需的绝缘导线和绝缘胶片包材,提升了35 kV输配电线路引下线装置防止外力破坏的效果,从而更好地确保35 kV输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介绍基于10kV混合线路载波通信的配网自动化中的遥控研究,在上海松江现场对两条典型混合线路进行了遥控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线路载波的通信方式可以满足于配网自动化遥控的要求,可以作为城市配网自动化的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负荷和无功电压控制装置的特点,通过引入小容量调压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将变/配电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分为两级控制,一级控制针对负荷的较大变化,以集中优化为手段控制电容器组的投切;二级控制以就地分布控制为原则,按九域图模式控制变压器分接头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可调容量部分,即可实现变/配电系统的无功电压集中-分布协调控制,力求达到控制效果和效率的最优化.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为变/配电系统无功电压控制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电网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效能,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将分布式电源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电网。介绍了美国电气可靠性技术协会提出的微电网概念,综述了不同形式的微电网结构,并研究了微电网的规划体系和规划算法。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微电网规划中待研究或研究较少的问题,为微电网规划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配电网的建设与管理方面,现有的技术路径和管理模式还无法将业务链、数据链和图块链融合贯通,导致各业务环节难以贯通融合、海量数据组织难度大和拓扑电系图精准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聚焦电网一张图建设,打通业务流程,实现"三链融合",按业务逻辑组织海量数据形成数据资产,从而形成一张精准拓扑电系图。同时结合以图为核心的各类应用,提升了基层供电公司数字资产交付和管理能力,从而以技术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管必萍 《上海电力》2003,16(5):440-441
提出一种新的10kV自切装置原理:在主变保护动作闭锁35kV自切的同时.不使用低电压元件,而是通过主变保护出口继电器和主变10kV开关辅助接点启动10kV后备自切,实现和35kV自切的配合,这样,节约了新增10kV自切装置的投资,保持35kV自切的优势,克服两套装置同时投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10kV线路架设方案的合理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敏  管必萍 《供用电》2009,26(4):71-73
从供电可靠性、电网规划、全寿命周期费用、带电作业、电网运行角度等方面对10kV架空线路采用同杆多回架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合理架设变电站10kV馈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