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国CDE公司表面安装电容的分类和特点,并详细讨论了ESRD和ESRE系列电容的结构和机理,最后向读者推荐了不同应用时表贴电容的选型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压力气体发生器低温点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俊  罗运强  牛振宇  刘亮 《当代化工》2013,(5):624-626,683
研究了气体发生剂性能、点火孔面积和排气孔面积等对高压力气体发生器低温点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孔是影响高压力气体发生器的主要因素,选用燃速较快的气体发生剂和较大的点火孔面积可以有效控制高压力气体发生器低温点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变频等电力电子逆变电路中电容的特性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原因及相应的用户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产品,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件事,而新产品的推广更是众所周知,既令人兴奋,又让人头痛的一环。有好产品,还要有人知道,更要市场接受,只有成功推广,新产品才能真正成为新产品。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企业一定又在精心策划来年产品的开发。为此,在上期讨论的基础上,再借三位同行的切身感悟,供大家交流,若读者朋友能从中获得点滴启迪,本刊深感足矣。  相似文献   
5.
罗运强  靳广洲 《工业催化》2009,17(11):16-19
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在CH4/H2气氛中将MoO3碳化制备了Mo2C催化剂, 并对Mo2C催化剂进行了XRD和BET表征。以喹啉/环己烷溶液为模型化合物, 通过高压微反评价实验考察了Mo2C催化剂的喹啉加氢脱氮活性。结果表明, MoO3在CH4/H2气氛中程序升温至终点温度675 ℃,并在此终点温度下还原碳化150 min,可制得高纯度的β-Mo2C。当还原碳化温度高于675 ℃,随着还原碳化温度的升高,Mo2C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 表面积炭增多, 导致喹啉加氢脱氮活性下降。而当还原碳化时间少于150 min时,MoO3未能充分转化为Mo2C,导致喹啉加氢脱氮活性较低。因此,较适宜的Mo2C催化剂的合成条件为:还原碳化温度675 ℃,还原碳化时间150 min。在反应压力3.0 MPa、 空速8 h-1、H2与原料液体积比500∶1以及 氮含量为1 000 ng·μL-1的喹啉/环己烷溶液中, Mo2C催化剂的喹啉加氢脱氮活性明显高于MoS2和MoO3催化剂。Mo2C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60 ℃的喹啉加氢脱氮转化率达到58.69%,表现出较高的喹啉加氢脱氮活性。  相似文献   
6.
罗运强 《电子质量》2003,(4):129-132
分析了变频等电力电子逆变电路中电容的特性及容易出现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原因及相应的用户对策。  相似文献   
7.
酸化压裂(下称酸压)是改造碳酸岩裂缝性气藏的重要手段。随着勘探阶段发展,中、低渗透区日益扩大,提高酸压经济效果是急需解决的课题。川东、川南地区阳新统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溶控制,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历年积累选层经验的基础上,从现有资料出发,应用逐步回归、逐步判别和对应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阳新统储层和裂缝研究成果,对选层的定量解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气体发生器是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产生气体的部件。本文研究了电爆管输出压力和点火药性能对高压力气体发生器低温点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爆管和点火药是影响高压力气体发生器的主要因素,选用能量适中的电爆管和带有热粒子的点火药可以有效控制高压力气体发生器低温点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直升机坠撞时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能力,参照现有汽车约束系统设计方法,对某直升机的约束系统进行开发。通过建立直升机驾驶舱和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研究坠撞工况下乘员的姿态变化,对乘员损伤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约束系统各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确定影响乘员伤害指标(WIC)最大的4个参数,利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分析各约束参数对乘员损伤的影响,并获得具有最低WIC值的设计参数,优化后的乘员WIC值较优化前降低了8.80%。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氯气对人体健康的毒害及多种灵敏便捷的氯气浓度检测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氯气浓度,从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2个方面,综述分析了针对废氯气的各种处理方式,最后对氯气泄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