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9篇
建筑科学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传统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的性能,本文将二次相关时延估计算法与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利用二次相关改进广义互相关的时延估计新算法。该算法先对信号进行二次相关处理,利用相关函数抑制了噪声的干扰,然后在相关函数序列上进行权重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抗噪声性能与估算精度。仿真实验证明新算法较广义互相关算法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对闪电辐射源定位资料的分析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一次连接过程另辟新径的触发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0.1μs时间分辨率的快天线电场变化仪、5000帖/s的高速摄像机等仪器设备所观测的资料,对发生在从化夏季人工引雷试验中一次连接过程另辟新径的触发闪电个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下行直窜先导和上行连接先导在另辟新径的拐点处连接并产生回击,连接点位于风杆的斜上方8m处,上、下先导连接的速度估算约为40和780km/s,闪电F120605连接过程另辟新径产生的原因与原电离通道倾斜、风杆较高及回击电流强度较大有直接关系。连接后出现间隔约1ms的双回击电场,认为是由同一闪电间隔较短的两组先导-回击序列所产生,它的产生与连接过程另辟新径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5~100 MHz频段闪电脉冲辐射能量频谱特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对闪电不同放电过程中辐射能量频谱特征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经25MHz高通滤波器对闪电辐射能量的低频成分抑制后,所得到闪电不同放电过程期间的宽带辐射信号,其能量谱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在25-100Mhz频段内,地闪较低频段的辐射强于云闪、云闪、地闪预击穿过程 和K变化过程峰值辐射能量处于相对较高的频段,表明这些过程可能以较小尺度的放电为主要特征:梯级先导和直窜先导过程初始阶段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较高频段,而接近地面时则集中在较低频段,表明先导在向地面发展过程中放电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2年夏季青海的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野外观测资料,应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局地等效H?lder指数计算方法,对122例负地闪首次回击辐射场波形及精细结构的标度特征进行了检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回击处标度指数具有突降性,初始峰值处最低,平均值约为-0.1,而后相对缓慢上升,上升时间基本上与回击脉冲持续时间对应,平均值约为117ms;标度指数标准差在回击前达最大,呈现明显的尖峰,峰值位置与回击的间歇平均约为23ms;分析表明,标度指数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地闪回击各种特征的自动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定位精度是评价定位网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分析雷击定位网络不同位置的定位误差,通过几何模型对重庆地区的一套雷电定位网络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并采用基于"随机数"的Monte Carlo法对网络覆盖区域的定位精度进行模拟,验证了几何模型所得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辐射源位于定位网络内时,水平方向的误差100m;当辐射源位于定位网络外时,定位精度与辐射源距离r以及定位网络的几何尺寸D有关;水平方向的误差与r2成正比,与D2成反比;方位角误差与r成正比,与D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人工触发闪电引发的低压电源系统过电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国自动气象站采集器屡遭雷击致使不能正常业务运行的现象,开展了自动气象站电子设备电源系统雷电防护试验。利用人工触发闪电技术,对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电源线路感应过电压进行了观测,对雷击造成的感应效应和采集器等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多回击触发闪电引起输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特征、浪涌保护器(SPD)残压特征以及与触发闪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距离触发闪电的回击过程在架空线路上产生峰值达十几kV的双极性感应过电压,过电压可分为主峰值段和后续过电压两个阶段,其平均持续时间分别约100μs和4 ms,后续过电压持续时间与回击后连续电流的波动有关;在人工触发闪电的初始连续电流阶段也能感应>2 kV的过电压,且持续时间较长,过电压集中段时间约12 ms,平均电压332.5 V,其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SPD残压峰值与触发闪电电流峰值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SPD残压特性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压泄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2年夏季青海的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野外观测资料,应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局地等效H(o)lder指数计算方法,对122例负地闪首次回击辐射场波形及精细结构的标度特征进行了检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回击处标度指数具有突降性,初始峰值处最低,平均值约为-0.1,而后相对缓慢上升,上升时间基本上与回击脉冲持续时间对应,平均值约为117μs;标度指数标准差在回击前达最大,呈现明显的尖峰,峰值位置与回击的间歇平均约为23μs;分析表明,标度指数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地闪回击各种特征的自动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闪电定位资料与人工引雷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闪电定位系统(LLS)是目前最主要的雷电监测手段,在雷电预警以及雷电防护等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性能指标大多基于理论分析,实际检验工作一直比较缺乏。为了对闪电定位结果的精确性进行检验,利用2007/2008年广州从化人工触发闪电的近距离光电观测数据,分析了广东电网闪电定位系统对人工触发闪电事件及其回击过程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结果表明:对于14次包含有回击过程的人工触发闪电事件,闪电定位系统共探测到13次探测效率约为93%(即13/14);对于能够利用观测资料确认的62次回击过程,闪电定位系统共探测到26次,探测效率约为42%(即26/62);参与定位的站数≥3个的回击记录有24次,其中有21次回击过程属于接地点已知的地面触发闪电事件,闪电定位系统对这些回击过程接地点位置的平均定位误差约为760m;对于其中9次有雷电流直接测量结果的回击过程,闪电定位系统雷电流峰值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约为14%。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2年夏季青海的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野外观测资料,应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局地等效Hlder指数计算方法,对122例负地闪首次回击辐射场波形及精细结构的标度特征进行了检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回击处标度指数具有突降性,初始峰值处最低,平均值约为0.1,而后相对缓慢上升,上升时间基本上与回击脉冲持续时间对应,平均值约为117μs;标度指数标准差在回击前达最大,呈现明显的尖峰,峰值位置与回击的间歇平均约为23μs;分析表明,标度指数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地闪回击各种特征的自动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建二公司安全生产成效显著省建二公司围绕生产经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实行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3年杜绝了因公伤亡事故,负伤频率控制在3.ski以内,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18%的负伤频率,保证了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公司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