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本文采用补偿干扰电流的方法,对用于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检测的钳形电流表进行了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空间电磁环境对铁芯接地电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同时,将普通钳形电流表与改造后的检测装置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应用比对,并对典型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应用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检测装置极大的排除了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非常适用于该项试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状态检修的深入开展,在线色谱技术也不断发展成熟,并在变电设备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由于没有制定常用的技术标准或技术条件要求,电力部门对在线色谱仪器的招标采购存在一定的难度,亟须制定在线色谱的通用技术条件,以指导用户进行设备选型和正确评估.介绍了在线色谱的原理、结构和发展,列举了在线色谱装置在2个500kV变电站设备上的应用,从工艺、硬件、软件和功能等各方面总结了在线色谱的通用技术,并提出了一些运行维护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当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时,需要分布式电源提供电压支撑,要求其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分布式电源的低电压穿越输出特性对配电网故障分析和保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GB/T33593-2017)建立了分布式电源低电压穿越控制指令和控制规则,推导出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分布式电源故障等效模型,得出分布式电源低电压穿越输出电流表达式,并阐述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建模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近几年来冀北电力房山500 k V变电站3号主变绝缘油含气量数据变化情况,介绍了针对变压器绝缘油含气量超标的在线滤油方案,并利用该方案对房山500 k V变电站3号主变进行在线滤油试验操作,而后分析了在此过程中色谱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结果体现了在线虑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作为保证变压器持续正常运行的一种有效途径,也可为分析变压器运行状况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分析了各类电池的技术特点及在电动汽车上应用的情况,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电池测试技术标准,并从电池荷电状态、容量、内阻、寿命等几个关键指标出发,阐述了测试原理及方法,并对电池测试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对比现有的测试和评估技术,指出电池测试应在电池组一致性评价、荷电状态评估等领域进行重点研究,保证电池组在车辆上使用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及时掌握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针对其业务繁多、业务层级关系复杂、业务与硬件紧密耦合、工作方式特殊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业务与硬件融合的健康度分层优先评价方法。首先,在对调度控制系统的业务层级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优先级分层原则构建了系统定向指标框架;其次,以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核心应用为例,建立了一套融合业务健康度、硬件健康度、一主多备工作机制的系统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经验确定指标权重、制定评价标准;最后,采用加权平均和并接系统计算两种方法,实现系统健康度的综合评价。以现场实时采集数据为基础,通过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易于实现,能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7.
邬小波 《暖通空调》2004,34(1):19-22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技术和环境问题。就地质条件、回灌方式、地下水灌抽比、回扬和洗井次数等指标,比较了目前国内和荷兰的技术差异。指出解决地下水回灌的堵塞问题是地下含水层储能和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得以发展的关键。强调为避免出现地面沉降和地下水质污染等问题,必须采用回灌技术和密闭系统。对政府今后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这项由中国发明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曾广泛应用于工艺冷却和室内空调,由于众多原因,其应用现在受到限制。本文综合论述中国地下含水层储能空调的由来和发展,从环保、节能、经济性角度探讨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从热力学和传热学的角度,分析了地下冷热储能系统的特性,并与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比较。地下冷热储能系统主要是被动供冷或供热,具有更高的能效。因此,需要提高储存能量的品质以达到被动利用的水平,并采用合适的末端放宽用户侧对能源品质的要求,以达到提高储能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的目的。而构置地下冷热储能过程的冷热分层或分区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储能过程的能源品质,同时也强化了传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