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改善预混火焰的燃烧稳定性,提出双级贫预混燃烧的火焰组织思路,对预混气流进行不同当量比的径向分级,使其能在较低当量比时稳定燃烧.以一定流动条件下直管射流火焰和双级贫预混火焰的中心气流所能达到的最小稳燃当量比作为熄火边界,实验测量并分析火焰不同组织方式和环流条件变化对熄火边界的影响.结果表明:布置在射流火焰外围的环流对火焰根部附近的浓度和速度分布有一定影响;双级贫预混火焰的二级预混环流能够通过减弱外界环境气氛对锋面前预混气的稀释作用而拓宽火焰的熄火边界;环流的预混当量比是影响火焰熄火边界的关键.与均一当量比的直管射流火焰相比,双级贫预混火焰能够在更低的当量比条件下稳定燃烧,对工业上控制NOx排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升温速率对煤热解特性影响的TG/DTG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重法对我国四种典型动力用煤在不同升温速率(20℃/min、35℃/min、50℃/min、75℃/min、100℃/min)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由各工况热重曲线得到热解特征参数,利用微分法与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各煤样的动力学参数以及机理函数.分析比较了不同煤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中温段热解反应最剧烈,活化能也最大;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各煤样平均活化能增加.  相似文献   
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可采取燃烧前捕集CO2的方法,处理的合成气量少,能耗低,且能够实现CO2的近零排放,在CO2脱除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文中基于Aspen Plus对CO2/H2S联合脱除和分别脱除流程建立了模型,对2流程的能耗、CO2及H2S的脱除效率以及Selexol溶液的再生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出口CO2纯度相同的情况下,CO2/H2S联合脱除流程的能耗仅占CO2/H2S分别脱除的21%左右,CO2脱除效率高于分别脱除流程,2流程Selexol溶液的再生性能相差不大,且H2S脱除效率也可达到95%以上,因此CO2/H2S联合脱除流程更经济。  相似文献   
4.
再燃低NOx燃烧技术中超细磨煤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滨  张国磊  张鹏  邱朋华  吴少华 《节能技术》2009,27(4):296-298,306
对再燃低NOx燃烧技术改造时制粉系统中MPS磨煤机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调整磨煤机所配置的静态分离器的挡板开度,可以降低煤粉细度,改善煤粉均匀性,但磨煤机电耗和阻力会有所提高,同时一次风管的分配特性会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IGCC系统中燃机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CC系统由气化岛、燃机岛、常规岛及其辅助系统组成,其中燃机岛对IGCC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200MW级IGCC系统模型,从系统角度出发,研究IGCC系统中的燃机岛特性,分析燃机岛关键参数变化对IGCC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气轮机出力和系统发电量随着大气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大气压力升高而升高;系统的发电量和系统效率随燃气轮机负荷的下降而下降;燃气轮机出力和系统发电量随压气机进口空气量的减小而减少,随着通流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本系统最佳的氮气回注系数为60%及整体空分系数为20%。  相似文献   
6.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气化岛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气化岛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中较为复杂的关键单元,对整个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利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200MW级IGCC系统模型,从系统角度出发,对直接激冷式、除尘系统前带有气/气热交换器和取消气/气热交换器的3种IGCC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取消气/气热交换器的IGCC系统同样具有较高的效率,且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对此系统中空分单元的氮气回注系数、气化炉单元的氧煤质量比,以及对流废锅出口粗合成气温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空分系数为30%时,系统最佳氮气回注系数为70%;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所研究煤种的最佳的氧煤质量比约为0.91;系统效率随着对流废锅(convective syngas cooler,CSC)合成气出口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当辐射废锅(radiant syngas cooler,RSC)粗合成气出口温度为700℃,对流废锅出口合成气温度取350℃,系统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废热锅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废热锅炉包括辐射废热锅炉(radiant syngas cooler,RSC)和对流废热锅炉(convective syngas cooler,CSC),它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中的高温冷却单元,可回收气化炉出口粗合成气热能,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所以研究IGCC系统中废热锅炉的特性是很有意义的。该文利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200MW级IGCC系统模型,从系统效率角度出发,首先研究对流废热锅炉出口合成气温度对IGCC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研究废热锅炉产生不同蒸汽参数对IGCC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对流废热锅炉出口合成气温度的提高,系统的发电功率和效率下降;废热锅炉产生过热蒸汽的系统效率优于产生饱和蒸汽的系统效率,废热锅炉产生高压蒸汽的系统效率优于产生中压蒸汽的系统效率;综合考虑造价及其系统效率的影响,推荐最佳的蒸汽参数方案为辐射废热锅炉和对流废热锅炉均产生高压饱和蒸汽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过贫当量比下贫预混旋流燃烧室点火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保贫预混旋流燃烧室能在过贫当量比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点火性能,基于不同的点火燃料比,对贫预混旋流燃烧室在过贫当量比为0.013~0.502条件下的点火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点火燃料比为10%、15%和20%条件下,贫预混旋流燃烧室能够分别在当量比区间为0.063~0.251、0.042~0.377和0.050~0.502内成功点火,并通过实验结果拟合计算出最小点火当量比分别为0.063、0.039和0.011;而燃烧室在点火燃料比为5%条件下均点火失败;随着当量比的减小,由于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导致燃烧室出口温升逐渐减小,燃烧室烟气排放中CH4和CO浓度增加,燃烧效率也随之降低;虽然燃烧室在高点火燃料比时能够在更贫的当量比条件下点火成功,但由于过多的空气流量而导致燃烧室燃烧效率降低和污染物排放增多.保持一定的点火燃料流量对贫预混旋流燃烧室在过贫当量比条件下高效快速启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9.
快速热解褐煤焦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   总被引:14,自引:17,他引:14  
利用热力工况与实际煤粉锅炉相似的管式沉降炉,获得快速热解条件下不同粒度、不同热解时间的煤焦试样,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ASAP2020自动吸附仪测定低温氮吸附等温线,不同粒度及不同热解时间的煤焦其吸附等温线都是带回线的Ⅱ型吸附等温线,说明其具有较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孔径范围小至分子级孔,大至无上限孔(相对而言)。各煤焦试样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分布曲线起始部分上翘,在孔直径3-4nm内出现峰值。试验条件下,随着热解时间的增加,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减小。在各个相同的热解时间条件下,平均粒度29.61μm煤样的煤焦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大于平均粒度72.79μm煤样的煤焦,表明煤粉粒度的减小对其热解后煤焦的孔隙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细煤粉再燃技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采用超细煤粉再燃,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是将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解决常规粒度煤粉再燃未完全燃烧损失较大、氮氧化物还原率低的问题。该技术符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低氮氧化物排放技术。介绍再燃低氧化物技术及其影响因素,提出该技术工程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