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频电源可实现高频功率输出,其后再加特定装置产生磁场,用以研究高频磁场下水的特性变化。为了在宽功率范围实现移相全桥的零电压开关ZVS (zero-voltage-switching),提高整机效率,在Boost-PWM与移相PWM双自由度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前馈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输出功率模型,加以模型前馈控制,结合闭环PI控制,不但可以保证输出功率满足要求和全功率范围内实现ZVS,还能够提高对于负载突变时的动态性能。首先提出该高频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再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得到精确的基于负载输出功率数学模型,给出相对应的输出功率范围和ZVS软开关范围,最终设计基于DSP和碳化硅(SiC) MOS管的电源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且该电源可以满足水处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地震波斜入射下对场地地震的影响,基于显示动力有限元法,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以SV波斜入射不同坡度凸起地形,分析了不同入射角下凸起场地震动放大系数和傅里叶谱变化情况。其验证模型解析解和数值解吻合较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斜坡坡度的增大,地震动放大系数增大,其斜坡上放大系数变化明显。X向放大系数大于Y向放大系数。频率在0.2~1 Hz的傅里叶曲线随着凸起地形坡度增加而增大;30°入射EI-centro波时,在低频段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傅里叶谱幅值呈减小趋势,高频段监测点的傅里叶谱幅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在1~10 Hz高频段,幅值变化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首次研究了TM模的光折变表面波,理论上分别推导了扩散机制下的TE和TM模式的光折变表面波的非线性波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分别得到不同传播常数下两种模式光折变表面波振幅空间分布.对TM模式表面波和TE模式表面波的特性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背景光和暗辐照等参量对TM模式表面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模表面波由于晶体各向异性使得Ex、Ez两个光波电矢量分量数值上相差较大,表面波的能量主要集中于Ex分量上;并且Ex分量比Ez分量从表面到体内振幅衰减更快速,能量被更好地约束在表面;背景光和暗辐照可明显影响TM模式光折变表面波从表面到体内的衰减速度.TM模式表面波随传播常数、背景光和暗辐照等参量的变化的规律与TE模类似.  相似文献   
4.
以二噻吩(BT)和三联噻吩(TT)为单体,FeCl3为氧化剂,在不同n(FeCl3)/n(单体)比例下,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出了聚(二噻吩)(poly(BT))和聚(三噻吩)(poly(TT))。并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n(FeCl3)/n(单体)比例对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FeCl3)/n(BT)为4∶1和n(FeCl3)/n(TT)为8∶1时,所得聚合物相对于其它比例下的聚合物表现出了较高的分子量、共轭程度和热稳定。其中,poly(TT)的分子量、共轭程度、热稳定、结晶性等特性随单体与FeCl3比例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微观形貌上无明显变化,而poly(BT)则随单体与FeCl3比例变化结果与poly(TT)相反,只是在微观形貌上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6.
随着隧道数量及里程的大规模增加,隧道衬砌的缺陷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如何识别隧道衬砌缺陷并有效整治,成为广大建设者和运营工作者面对的一道难题。本文以笔者多年参与的地质雷达隧道衬砌缺陷检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结合隧道施工的实际状况,系统性地对隧道衬砌缺陷中衬砌空洞(脱空)、衬砌厚度不足和衬砌钢筋布设异常3种衬砌缺陷的形成原因、地质雷达图像特征、危害及整治措施进行分析。衬砌空洞(脱空)、衬砌厚度不足可在浇筑、开挖和防水板施工过程中形成,衬砌钢筋异常多由钢筋未规范绑扎引起;衬砌空洞(脱空)、衬砌厚度不足和衬砌钢筋布设异常3种缺陷可根据图像中反射信号的强烈程度和具体形态加以识别;隧道缺陷应论证是否需要整治,确需整治时应根据主要危害确定整治措施。本文总结了3种隧道缺陷的形成原因、雷达图像特征及整治措施,有助于对隧道衬砌缺陷更有效地进行防范、检测以及确定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依托陕西省某铁路段沿线滑坡治理工程,针对已竣工桩板墙支护结构的破坏问题,通过低应变法对其抗滑桩质量进行诊断。首先应用低应变法对桩板墙支护结构的19根抗滑桩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然后通过钻芯法配合孔内摄像对低应变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最后根据波速修正后确定的桩身断裂位置推断滑坡滑裂面的位置,并通过地质钻探取样确认。结果表明:低应变法可以检测出抗滑桩的断裂位置,进而准确地推断出滑坡滑裂面位置,对滑坡支护结构破坏后的滑坡二次勘察及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