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2篇
建筑科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浙江电网GIS建设不断推进,系统性能需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针对电网GIS客户端登陆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地缓存技术的电网GIS性能优化方法,设计新增本地硬盘缓存电网资源空间数据功能,并对本地序列化缓存、内存数据增量更新、本地缓存处理过程等关键技术点,展开了分析研究。最后,将该技术应用于配电GIS客户端,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从本地缓存加载电网数据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登录速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浙江电网GIS整体情况,对GIS在浙江电网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一体化电网GIS平台的目标、特点、体系架构以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电网设备精益化管理、配电业务管理、低压台区管理、通信网络管理、工程设计管理、三维实景GIS应用、离线分析功能、智能停电计划等。通过基于GIS的企业级一体化智能平台建设,实现了对电网资源和网架结构的综合展现和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浙江电力GIS建设的不断推进,矢量地图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因地图更新不及时、原图质量不达标、地图加工不专业等原因,矢量地图应用无法满足所有GIS业务需求。文章结合浙江电力GIS矢量地图应用现状,提出了长期的、系统的矢量地图应用规划。首先,对矢量地图的应用架构和物理架构等关键技术点,展开了分析研究;其次,针对工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如地图更新、地图加工、坐标转换等,提出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网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业务部门对电网GIS应用需求越来越多,电网GIS架构设计遇到了标准化与定制化的矛盾。文章提出电网GIS组件化设计思路,通过分析电网GIS不同组件类型,结合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网GIS建设实践经验,探索电网GIS应用的发展规律;具体阐述利用该设计方法在公司电网GIS应用中的实现方式,分析一体化平台设计、多要素空间分析、电网拓扑动态分析、综合展示可视化、运行方式架构优化等电网GIS应用情况。实践结果表明。组件化设计方法可在电网GIS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火力发电厂排污收费新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一俊  孙可  周浩 《热力发电》2007,36(6):13-17,22
火电厂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对火电厂实行总量排污收费制度,但排污收费标准与环境治理成本相比较过低,尽管排污收费缴费总额较高,然而却不能有效地促使火电厂进行排污治理。为了发挥经济手段对火电厂污染物减排的推动作用,提出了一套新的火电厂排污收费体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制定出新的排污收费标准。在该体系中,对火电厂SO2、NOx排放实行综合排污收费,而对CO、总悬浮颗粒物或烟尘的排放实行总量排污收费。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新体系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可有效促进火电厂污染物的减排,即火电厂通过采用合理的污染物减排措施,可较大地减少排污费支出,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在线开关状态和DG角色的动态配电网拓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IM表示法对配电网综合建模,提出一种基于开关类型及状态、DG角色的配电网拓扑岛分解方法。根据配电网设计态结构,静态拓扑分析准备和储存了大量的以双向开关某一端口和DG为功率注入点的拓扑岛子树。动态拓扑分析基于开关状态、DG角色,对各种情况进行逻辑判断,并选择已储存的合适的拓扑岛子树的快速组装形成动态拓扑树,该拓扑结构可直接用于后续潮流计算,满足在线运算的实时性。通过该算法与传统CIM分析的比较,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浙江电力GIS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浙江电力GIS的业务架构,并阐述了分阶段、分步骤的GIS业务规划;其次对GIS建设的关键技术点,如GIS基础平台选择、一体化电网模型设计、GIS物理架构设计、GIS与PMS应用集成技术架构设计等,展开了分析研究;最后,总结了浙江电力GIS建设积累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备份需求,降低备份系统的故障率和维护复杂度,提高备份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备份数据的可靠性,浙江电力对现有的备份系统架构进行改造,完善集中备份,提高数据安全水平。文章深入分析了备份架构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浙江电力备份系统当前存在的缺陷,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基于SAN-Client的光纤传输LAN-free备份技术,顺利完成了对备份系统架构的改造,成功缓解了海量数据对备份系统所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大跨越特高杆塔线路防雷设计中EGM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确保大跨越特高杆塔的耐雷可靠性,在经典电气几何模型(EGM)的基础上,利用击距理论计算了线路等效受雷宽度,并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了大跨越特高杆塔线路的绕击跳闸率。计算中分析击距公式、击距系数、雷电先导入射角对线路受雷宽度和绕击跳闸率影响的结果表明,在大跨越特高杆塔线路的情况下,利用击距法计算的受雷宽度远远小于规程法所得结果,击距系数越大,线路受雷宽度越小,EGM法计算所得绕击跳闸率相应越小。计算结果可为设计线路部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雷电绕击研究方法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几种雷电绕击研究方法或模型,如规程法、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绕击概率模型。规程法应用简单、方便,对于一般线路的防雷屏蔽设计,能够满足要求;电气几何模型计算方法较为合理、简单,使用该模型来分析特、超高压线路或山区、同塔多回线路较其它模型更具优势;先导发展模型与绕击概率模型能够在物理意义上更合理地解释绕击现象,其计算过程相对复杂,暂不适于工程(如长距离线路)上大范围应用。重点对电气几何模型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击距及击距系数的计算建议采用IEEE工作组推荐的关系式;对于年平均雷暴日在40左右的地区,地面落雷密度取值可定为0.1次/(km2.雷暴日);对于部分少雷或多雷区,结合国内35~220kV线路雷击统计数据,计算地面落雷密度建议采用CIGRE推荐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