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7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球形Ni(OH)2和LiNO3、CoO、Al(OH)3为原料,在空气气氛条件下700℃恒温8h,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xCo1-xO2和LiNi0.75Al0.25O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材料粉末结晶良好,具有规整的α-NaFeO2层状结构;SEM分析表明粉末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7μm。充放电测试表明:合成的LiNixCo1-xO2正极材料的充电比容量为160mAh/g,放电比容量为152mAh/g;LiNi0.75Al0.25O2正极材料的充电比容量为140mAh/g,放电比容量为129mAh/g;这两种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蒋中明  钟发平  王崧浩  吴纯华 《电源技术》2021,45(3):343-345,418
针对现有动力电池组单体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的成本高、电路复杂及采样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光继电器与飞渡电容相结合的模块电池采样电路,该电路具有电气隔离性好、电路简单、一致性好等特点,可靠性和精度都能满足设计需要,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静态精度测试.结果 表明,所有通道正偏差≤40 mV,负偏差≤24 mV,远远优于设计指标±64 mV,目前已在公司混合动力电池产品中实际应用,具有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驱动电机控制器是混联混动汽车最复杂的电器件之一,按照GB/T 36282-2018对混联混动驱动电机系统的EMC要求,简述了对应系统的EMC测试布局.通过分析驱动电机系统的主、配部件,及传导与辐射干扰对测试布局的影响,从而定义了系统的EMC测试工况并进行了验证,以确保测试工况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_2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氢氧化锂和硝酸镍为原料,通过高温法合成氧化锂镍的方法,并讨论了合成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气氛、Li/Ni摩尔比对产物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合成条件的优化得到了具有高结晶层状结构的LiNiO2。  相似文献   
5.
汤宏伟  常照荣  钟发平 《功能材料》2004,35(Z1):1857-1860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的研究进展,对LiNiO2的特点、合成方法、改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燃料电池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实用开发阶段,最早推出产品的是微型燃料电池充电器。在5 a时间内,先后有若干款微型燃料电池充电器产品进入市场,虽然销量不如锂离子电池产品,但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及更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电动自行车用铅布铅酸蓄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12 V/14 Ah电动自行车用铅布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技术和放电性能.通过对不同板栅材料耐腐性能,正、负极活性物质配比和装配、化成技术的研究,使电池2 h率放电时问达到138 min以上,循环寿命达到456次,满足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含有240 g/L NiS0_4·7H_2O、40 g/L H_3BO_3、50 g/LC_6H_5Na_3O_7·2H_2O的镀液,在镍氢电池的负极表面电沉积上一层厚度约为0.1 μm的镍层.镀镍修饰后,负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极化电阻显著降低,使得水在负极材料上放电更加容易,改善了镍氢电池的充电行为.使用表面镀镍的负极材料后,镍氢电池的内部压强在正常充电与过充过程中都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因为镀镍层减缓了氢原子结合而变成氢气的过程;另外,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也得到了延长.  相似文献   
9.
泡沫镍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泡沫镍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参数;论述了电沉积制备泡沫镍的方法和泡沫镍本身性能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泡沫镍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极制造的工艺,成本及工业化生产的可靠性,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是我国电池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如下简称《规划》)(2012—2020),对节能与新能源车给出了科学的定义,厘清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思路、措施及目标,提出"要以快速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为目标,大力推广和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车",发展路径和战略取向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市场规律。但规划出台近一年了,相关的配套政策迟迟未能跟进,"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