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1979年11月8日至12月6日,笔者作为一机部赴西德、瑞士大功率可控硅技术考察组的成员,着重对西德的硅材料生产技术进行了考察,本文主要介绍西德西门子公司、瓦克化学电子公司的硅材料生产技术,西德原子能研究中心的中子掺杂技术及有关功率器件公司在硅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拉制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试验工作,着重介绍硅单晶的生长设备、氩气净化、加热线圈、操作参数、等诸方面的工艺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3.
关于改善区熔硅单晶径向电阻率不均匀性的工艺报告,共分三篇,即:《小内径加热线圈的提出》、《加热线圈内径计算公式的原理和推导》、《加热线圈内径计算公式的应用》,报告将先后在本刊发表。 本文对一九七六年一月发表的《提高区熔硅单晶截面电阻率均匀性的工艺探讨》一文,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介绍了区熔法〈111〉方向N型高电阻率的硅单晶工艺中,采用了小内径加热线圈、低功率、粗腰生长工艺,改善了径问电阻率的不均匀性,并对小内径加热线圈导致径向电阻率不均匀性改善的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PBT/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埃洛石纳米管(HNTs)复合材料,并对PBT/HNTs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NTs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维卡软化温度明显提高,但是缺13冲击强度有所降低.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HNTs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上升,力学损耗降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HNTs的加入提高了体系的结晶温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HNTs能够以纳米尺度均匀地分散于PBT基体中.  相似文献   
5.
笔者设计了一种智能无触点开关控制器,该控制器是由智能微控制器dsPIC和电力电子器件IGCT组成的一种新型开关器件。与电磁式有触点开关相比,具有无触点、快速、无火花、低开关损耗、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并且通过微控制器实现对开关的监控和保护。整个开关控制器系统实现了控制功能、保护功能、测量功能、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加热线圈内径计算公式的实际应用及与三相适应的晶体生长工艺。  相似文献   
7.
在《小内径加热线圈的提出》一文及西德W.Keller的报告中,都以大量的实验数据证实了采用小内径加热线圈等工艺,是改善区熔硅单晶径向电阻率不均匀性的有效途径,但都缺乏理论上的论证。 本文对区熔法加热线圈所造成的熔区和磁场空间,分别建立了数学—物理模型,再从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出发,推导了在最佳耦合状态下加热线圈和原料直径的关系,最终获得了加热线圈内径计算公式。 加热线圈内径计算公式的原理和推导过程,实际上也是从理论上对小内径加热线圈得以改善径向电阻率不均匀性的机理,作了比较透彻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了大型碎石矿的生产自动化集钐控制系统,整个集成控制系统分为二级。第一级为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了一台compaq586/75计算机。第二级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采用了四台SLC5/04PLC。系统根据生产过程相对独立性,由每台PLC分别0完成破碎,筛分,输送,配料及装船等任务、通过DH+网络进行计算机与PLC,PLC与PLC之间的通信,构成系统分散,集中控制的集成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永久性故障选线不够快速、准确,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无法区分故障类型的缺陷,结合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供电可靠性高、小电阻接地方式可快速切断故障等优点,提出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的灵活接地方式,其基本思想是正常运行和发生瞬时接地故障时投入消弧线圈,发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时投切小电阻,实现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灵活转换。介绍了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灵活接地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小电阻的参数选取,并通过2个实际案例说明这种灵活接地方式可降低线路跳闸率,提高供电可靠性,适用于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混合的城市配电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