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7—200PLC与PC自由口通讯的多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西门子S7-200PLC自由口通讯的多种实现方法,在PLC端使用SIMATIC指令、在PC端使用VC6.0中的MSComm控件和CSerialPorts类,VB6.0中的MSComm控件或利用PcommPro软件来实现了通讯程序的设计,并给了相应的程序的部分代码。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某刚性桥面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过程和维修处治的总结,对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质量通病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质量通病的处置措施,应用到了实践过程中,去得了一些较好的施工效果,以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均匀介质体表面源激发的瑞利波能量在介质浅部占主导地位,当前行瑞利波遇体浅部洞穴时,质点位移形状及轨迹会发生改变,瑞利波在洞穴发生散射。散射波导致波场能量出现扰动,波场不同区域扰动特征不同。在洞穴前方,反射瑞利波与入射瑞利波相干,能量谱出现干涉条纹;在洞穴上方,透射波发生频散,相速度不同于瑞利波,在某些条件下,透射波传播特性类似于自由板中兰姆波,透射波在洞穴后边界面绕射会导致表面波场能量减小;在后方区域,受几何衰减影响,表面波场逐渐由透射瑞利波主导,其低频成份相对高频成份能量减少较多。本文基于散射波理论,分析洞穴埋深/波长比对波场扰动影响,由数值模拟计算验证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测点距—波长域能量谱扰动对应的临界波长可预测洞穴埋深。  相似文献   
5.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与新增支护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该特殊支挡结构承载机理和破坏模式,以及既有-新增支护桩排间距、长度比等参数对基坑安全系数和支挡结构受力分担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排间距减小,基坑安全系数不断增大,新增支护桩由主动区土置换体转变为主要受荷结构,双层支挡结构产生整体倾覆破坏;排间距较大时,既有支护桩单独发生倾覆破坏,土体滑移面被限制于排间土体,而新增支护桩及其桩背土体受影响较小。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新增支护桩桩长的增加可明显提升基坑安全系数及其受力分担效果,且排间距越小其作用越明显。通过对新增-既有两级支护桩的弯矩最大值差值、总和及支护安全系数的综合评价,得到新增支护桩布置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既有建筑下挖改造引起的基坑被动区土体侧移会对坑内基桩承载性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坑内基桩在被动区土体侧移作用下的桩身受力特性,重点分析支护结构与坑内基桩距离、开挖深度、桩顶竖向荷载及承台约束高度对基桩弯矩和剪力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悬臂式支护开挖条件下,被动区土体位移模式呈倒三角形,基桩弯矩和剪力沿桩身分布具有多个异号峰值,桩身自上而下可分为开挖裸露段、被动受荷段和主动作用段. 基桩与支护水平间距越小、基坑下挖深度越大,基桩各部位弯矩和剪力越大,且竖向受荷和桩身侧向变形的耦合效应将使桩身弯矩变大. 桩顶约束高度的改变会对基桩弯矩和剪力产生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约束高度越大,基桩弯矩和剪力越小. 研究结果可为地下增层工程的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祥国 《机电技术》2009,32(4):38-40
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和SaaS模式相结合的研究,为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saas模式,并为企业应用基于SaaS模式的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灌注高流态水泥基灌浆料制备出半柔性路面材料SFP-13,并结合水泥混凝土与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制备出组合式试件。通过车辙试验、疲劳试验来研究半柔性路面铺装层SFP-13的作用功效,并与传统的几种沥青铺装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FP-13具有最优异的抗车辙性能、疲劳寿命、全寿命经济性能。通过苏博特研发中心2条白加黑新建工程的应用验证了SFP-13用于白加黑沥青铺装层的可行性,并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于软土的蠕变特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着时间效应。以宁波某基坑为工程背景,基于SSC模型并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深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挖工程中支护结构及基坑自身的变形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时地连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及支撑内力均随时间发展而增大,但相比之下,基坑隆起的流变效应不甚明显。其中不同工况对应地连墙水平位移最大值发生位置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下降,而地表沉降最大值基本发生在距坑壁10 m位置,且地表沉降累计最大值与累积施工时间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同时不同工况下地连墙弯矩、剪力随深度变化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并呈“S”形。另外随着支撑结构的施加,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增加速率均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可通过及时施加支撑的方法抑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及控制内力的急剧变化。上述结论可对宁波地区基坑开挖的施工提供理论指导,以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10.
实现高效可靠的访问控制是构建PDM系统的基础。本文讨论了PDM系统常用的访问控制模型及其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并说明了笔者在具体系统中实现该模型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PDM系统的访问控制,增强了系统访问控制管理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