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采用FLUNT软件对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应用雷诺应力模型和欧拉-欧拉模型对冷态下磷石膏在旋风筒中的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有较好的吻合,说明模拟结果有较好的预报精度。模拟分别考察了风速、固气比和排料口直径对分离效率和截面浓度分布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增大风速,对于分离效率和径向上浓度分布影响较小;固气比增大分离效率提高,且颗粒浓度增大;排料口直径对分离效率和截面2的浓度分布影响明显。优化操作条件为:旋风筒下料口直径为50 mm,风速17 m/s、固气比2.25 kg/m~3,此时分离效率达94.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猪油、植物油及其调和油对血脂、肝脂及血尿酸的影响,评估其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潜在风险,本文研究以小鼠为模型,模拟居民用油习惯,将5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葵花籽油组(SSO)、豆油组(SO)、猪油组(LO)、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组(SSO-L)、豆油与猪油调和油组(SO-L)5组,模拟我国部分人群(5%~10%)日均烹调油脂高摄入水平(95g/d),每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0.5%的不同油脂,饲喂8周后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和肝脏指标。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各组,LO组在体脂和血脂方面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SSO-L组和SO-L组在肝脂方面显著高于对应的SSO组和SO组(p0.05)。同时,SSO-L组和SO-L组的SUA和肝脏XOD水平都显著高于LO组(p0.05)。表明在95 g/d的膳食油脂摄入水平下,猪油会极大增加肥胖和患脂肪肝病的风险。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和豆油与猪油调和油也会通过升高尿酸水平来增大痛风和脂肪肝的患病风险。此外,长期以该水平摄入这两种调和油对肝脏功能也有明显损伤。在该摄入水平下,豆油为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两种水平的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对小鼠体重、体脂率、血脂、血糖、肾功能、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CR)、玉米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CA)、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推荐摄入量组(SR)、大豆油与猪油调和油实际摄入量组(SA),每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8%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3.8%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6.5%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采集外周血清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取主动脉弓做HE病理切片。结果表明:SA组的体重、体脂率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脂联素含量极显著低于CA组(P0.01),SA组的LDL-C含量显著高于CA组(P0.05),SA组的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A组(P0.01);SA组的体重、体脂率、HDL-C含量、LDL-C含量、尿酸含量、尿素含量、肌酐含量均极显著高于SR组(P0.01);各组主动脉弓病理组织切片均未观察到病变。表明在我国居民当前烹调油摄入水平下,与大豆调和油比较,选择玉米调和油能明显降低体重和体脂率,同时能有效改善血清LDL-C含量,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与玉米调和油比较,摄入更高剂量的大豆调和油更易促进肥胖并造成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探讨了稻米油对金黄地鼠胆固醇代谢的改善作用。以金黄地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分别摄入猪油和稻米油对金黄地鼠肝脏中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居民选用食用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验选取30只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15wt%脂肪供能猪油(Lard Oil,LD)和15wt%脂肪供能稻米油(Rice Oil,RD)。每周计算体质量、采食量,饲喂12周后解剖,分离血清后检测生化指标,并取主动脉和肝脏进行HE染色。用RT-qPCR检测肝脏组织中CYP27A1、LDLr、SR-BI、SLC27A5、sulfotransferase 2A1、和AQP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猪油组相比,稻米油组金黄地鼠血清中LDL-c浓度和肝脏中的TC浓度分别降低了46.78%和41.73%;稻米油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降低肝脏的损伤,同时上调金黄地鼠肝脏组织中LDLr、SR-BI、CYP27A1、SLC27A5、sulfotransferase 2A1、AQP8等基因表达,其中LDLr、CYP27A1和AQP8的表达水平上升到2.04倍、2.14倍和2.83倍;这些基因与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相关,其表达升高可以降低机体的胆固醇和胆汁酸。结论:与食用猪油比较,稻米油能改善金黄地鼠血脂浓度、减少肝脏的损伤,抑制高胆固醇;稻米油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调控肝脏组织中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严思思 《中国油脂》2021,46(6):76-84
市场中的膳食油脂产品琳琅满目,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的过程中通常会考虑其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广泛流行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我国NAFLD的患病率持续增长,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大量的研究表明,膳食油脂与NAFLD的形成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用油能有效预防NAFLD。通过对油脂脂肪酸链长、饱和度及双键位置、奇偶性与NAFLD形成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结合饮食模式综述了膳食油脂与NAFLD形成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学术探索和日常膳食油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层电容层析法在线测量旋风筒中磷石膏颗粒的径向分布浓度,考察风速、气相中磷石膏颗粒质量浓度、排料口直径对颗粒浓度分布和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颗粒在旋风筒中呈环状分布,中心处颗粒浓度小,筒壁处颗粒浓度最大;风速增大,磷石膏径向颗粒浓度减小,分离效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有利于改善传热效率,不利于SO_2浓度提升;气相中磷石膏颗粒质量浓度增大,磷石膏径向颗粒浓度增大,分离效率提高,不利于改善传热效率,有利于SO_2浓度提升;不同的风速存在不同的适宜排料口直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国标和老行标进行比较,指出了新国标的先进性以及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根据轴承振动测量仪设计及应用的经验,指出了现有测振仪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同时提出了JB/T 5314—2002和JJF1185—2007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小鼠为模型模拟我国居民膳食习惯,探讨摄入不同水平的2种植物油与猪油的1∶1调和油对其体重、血脂、肝脏抗氧化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的影响。将40只8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I)、菜籽调和油低剂量组(A1)、菜籽调和油高剂量组(A2)、大豆调和油低剂量组(B1)和大豆调和油高剂量组(B2),饲喂8周后进行称重、解剖,取外周血清检测血脂,取肝脏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以及肝脏PPARγ和RXRα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A1组TG含量极显著高于I组、A2组和B1组,PPARγ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和B1组,LDL-C水平极显著低于A2组;A2组小鼠体重增长率极显著高于I组和A1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B2组和A1组,RXRα水平极显著高于A1组;B1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B2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A1组和B2组;B2组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I组和A2组,LDL-C含量极显著低于A2组,RXRα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A2组和B1组,PPARγ水平极显著高于I组、B1组,显著高于A2组。摄入低剂量菜籽油和猪油调和油或高剂量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有助于降低血脂、降低体重和保护心血管健康;摄入低剂量大豆油和猪油调和油或高剂量菜籽油和猪油调和油,有助于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模拟中国人饮食习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后称为调和油)摄入量对其血脂含量、肝功能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8%和6.5%(质量分数)的调和油,饲喂8周后称小鼠体质量,解剖,取外周血清检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取完整肝脏测量肝指数、进行组织形态观测和组织切片镜检,对肝脏进行组织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结果:小鼠的肝指数与饲料中所添加的调和油剂量呈正相关,空白组小鼠肝脏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摄入油脂组,推荐摄入量组的小鼠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实际摄入量组,空白组的肝脏氧化损伤程度显著高于推荐摄入量组和实际摄入量组。结论:不食用油脂对小鼠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推荐摄入量的玉米油与猪油1∶1调和油能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