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7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综述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引起了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空前关注,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微生物采油先导性矿场试验已初见成效,较为典型的当数美国和俄罗斯,我国的吉林、胜利等油田也进行了矿场试验,增油效果令人鼓舞。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微生物学研究工具已经进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示踪剂及可视化技术等已经成为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相关的石油烃降解理论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等也取得了系列成果。微生物采油的应用也从过去的单井处理逐渐向整个区块或油田发展,并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酸液体系的性能对于油气藏酸化压裂增产至关重要.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新型可携砂交联酸体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携砂酸压工艺在耐温、抗剪切及携砂方面的要求,分别针对交联酸酸液体系的流变性、减阻性、滤失性、缓蚀性、单砂体颗粒沉降性及酸液体系破胶性等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表明,这种新型酸液体系适应于现场携砂酸压的具体要求.同时,该酸液体系确保了酸液携砂裂缝充填工艺与酸化作用的有机结合.最后,经交联酸携砂酸压现场实践表明,该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携砂性能和酸液破胶返排性能,从而确保了油气藏增产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3.
凝析气藏在井筒压力低于露点压力生产时,井筒附近出现两相流区,使得地层中析出的液体大大影响开发过程中的流动特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凝析气藏渗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微元法入手,建立了一种新的考虑油环带影响的凝析气藏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拉氏变换并求解,获得考虑油环带影响的气藏气井井底压力响应数学模型,对凝析气藏气井井底压力响应的流动阶段和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并对某凝析气井的实际压力恢复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4.
5.
压裂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式。人工裂缝的扩展主要受目的层现今应力场的控制。人工裂缝对油藏的开发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而言,如果压裂后形成的人工裂缝方位与注采井网不匹配,会给油藏开发带来很大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五点井网裂缝方位不利情况下裂缝长度对注采单元生产动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裂缝方位不利时,油水井同时压裂人工裂缝长度对油藏开发影响较大,裂缝穿透比以小于0.2为宜。  相似文献   
6.
靖边气田白云岩储层交联酸酸压技术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针对碳酸盐岩的储层改造,中外已形成了以深度酸压为主体的各种酸压技术,同时还尝试了加砂压裂改造.在分析了酸压和加砂压裂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携砂酸压工艺.在大量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靖边气田纯度较高的白云岩储层进行了交联酸携砂酸压的研究与实践.先后运用该技术施工11井次,成功率达100%,有效率为100%,最大加砂量为25.1 m3,加砂规模接近该地区普通加砂压裂的规模.压裂前每口井均无气产出,而压裂后试气的无阻流量或井口产量为1.031 8×104~37.023 6×104m3/d,返排率均大于79%,与邻近井的其他施工工艺增产效果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一种预测水驱油田可采储量新的经验公式。根据油田生产数据发现,当油田水驱进入一定阶段后,累计产油量与累计产液量比值与累计产液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将这一规律表达成数学关系式,并经适当推导可得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使用数学回归方法求得公式中的有关系数,就可求得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8.
虚拟仪器技术在石化科研装备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虚拟仪器的特点入手,结合石化科研装备开发的特点,阐述了在石化科研装备开发中应用虚拟仪器技术的可行性和可发展性,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在石化科研装备开发中应用虚拟仪器技术。  相似文献   
9.
储层改造方式主要为水力压裂、基质酸化、酸化压裂,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公司研制的新型酸液具有的携砂性能,为在储层中产生具有较高导流能力的酸蚀支撑裂缝提供可能,此后酸携砂压裂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研究[1]。文章重点从粘温性、携砂性和现场应用情况三个方面,对比和分析国内外报道的携砂酸液,分别是地面交联酸、清洁酸和乳化酸。结果证明地面交联酸的耐温性,携砂情况以及现场应用效果是最好的。同时,文章在总结对比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在携砂酸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用高速离心机法测定毛管压力曲线的研究,得出了毛管压力曲线常规测定中的一般规律和应注意问题,同时对高速离心机法在参数整理、分析、应用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