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Ni[S2P(OCH2CH2Ph)2]2与α,α-联吡啶的加合反应。研究发现Ni[S2P(OCH2CH2Ph)2]2与α,α-联吡啶形成1∶1型加合物,在25℃的苯溶剂中,加合物的离解度α=0.07,稳定常数K稳^θ=2.1×10^6。  相似文献   
2.
3.
合成了有机硫化合物4,5-二(正丁硫基)-1,3-二硫杂环戊二烯-2-硫酮(dmit(Bun)2),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dmit(Bun)2在1.0 mol· L-1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并考察了dmit(Bun)2浓度、HCl浓度、腐蚀体系温度、缓蚀液放置时间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时,dmit(Bun)2浓度为80 mg·L-1的1.0 mol·L-1 HCl溶液中,缓蚀剂对Q235钢的缓蚀率达到了99.01%,dmit(Bun)2为混合型缓蚀剂.吸附拟合表明:dmit(Bun)2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dmit(Bun)2的缓蚀率随dmit(Bun)2浓度增大而升高,随腐蚀体系温度升高而降低,随HCl浓度增大而逐渐降低,随静置时间的延长、dmit(Bun)2的缓蚀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HZ8160大孔树脂吸附金丝桃素的热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等温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n〉1,吸附焓变△H〈0,吸附自由能变△G〈0,吸附熵变△S〈0,表明金丝桃素在HZ8160大孔树脂上的吸附为放热、自发的和优惠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5.
6.
五硫化二磷、对卤苯酚和二乙胺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磷–氮–卤三系阻燃剂:O,O’–二(4–卤代苯基)二硫代磷酸–N,N–二乙铵(4–XC_6H_4O)_2PS_2NH_2Et_2[X=Br(1),Cl(2)],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热重分析测定了两种阻燃剂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并测定了它们在聚丙烯(PP)材料中的阻燃性能。热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的热稳定高,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34.8℃和200.7℃;阻燃剂在PP中的质量分数为30%时,两种阻燃剂的极限氧指数(LOI)分别为28.5%和27.1%,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 V–0级,表明所合成的两种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均苯四甲酸为桥联配体得到两种新型配位化合物[Cu2(BTEC)·(H2O)6]·2H2O(1)和[cu(BTEC)1/2:·(H2O)5](2)[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心铜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并通过羧酸和铜的连接构成1D的链状结构,再通过氢键O—H…O构筑成2D网络结构。配合物2中心铜离子也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在配合物2中包含一个10.918×10.918A2的2D菱形拓扑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型酸洗缓蚀剂O,O′-二(环己基)二硫代磷酸-N,N-二乙铵(EDCDP),通过失重和电化学方法研究EDCDP在H_2SO_4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27±1)℃,5%H_2SO_4溶液中,EDCDP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缓蚀率为97.32%;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EDCDP是一种受H_2SO_4浓度、温度和待测时间影响较小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O,O-二苄基二硫代磷酸-N,N_二乙铵(EDBDP),采用电化学法和静态悬挂失重法研究了EDBDP在5%H2SO4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静态悬挂失重法研究表明,25℃时,在5%H2SO4溶液中,当缓蚀剂浓度为100 mg/L时,缓蚀率高达99.29%;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表明,该缓蚀剂受H2SO4浓度、温...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新型缓蚀剂O,O'-二(2-苯乙基)二硫代磷酸二乙铵(EPP),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EPP在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考察了HCl浓度、腐蚀体系温度等因素对其缓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PP是一种高效的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腐蚀系统温度升高而缓慢减小。在30℃,1.0 mol·L-1的HCl溶液中,EPP浓度为60 mg·L-1时,其缓蚀率高达98.48%。EPP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EPP通过配位键和反馈键与金属Fe形成了多中心、稳定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