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以锌粉、醋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具有结构性缺陷的蒲公英状ZnO。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和超导量子干涉仪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及磁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蒲公英状氧化锌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由许多顶端为锥尖形的棒自组装而成;其荧光本征发射峰在388nm处,属于激子跃迁发射。在波长450~492nm处所观察到的3个弱蓝光峰是由锌填隙原子中的电子到价带顶的跃迁所致;在波长492~580nm范围内出现的较为宽泛的绿光发射峰根源于电子从导带底到氧错位缺陷能级间的跃迁。蒲公英状ZnO中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使得原本呈现抗磁性的ZnO具有了室温铁磁性,从而可作为一种稀磁半导体应用到自旋电子学领域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AX)等手段,研究了含铼单晶高温合金DD32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氧化初期增重迅速,由NiO的形成和生长控制,符合抛物线规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增重变得十分缓慢,由α-Al2O3的形成和生长控制。在900,1000℃时的氧化膜由3层组成,最外层为(Ni,Co)O层,中间层由复杂化合物以及尖晶石化合物等组成,内层为靠近基体合金的连续的Al2O3层。氧化过程中,分布在中间层的富Re和W相起到“扩散障”的作用,降低基体合金中Al向外的扩散速率,在内层形成均匀连续的Al2O,氧化膜层,进而抑制氧化膜生长,导致氧化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