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为提高电阻率三维反演效果,提出采用光滑约束构造三维反演函数中粗糙度矩阵的方法并给出了加权光滑因子的表达式,指出加权光滑因子与网格剖分密切相关。利用共轭梯度算法对建立的地电模型进行三维反演数值模拟,分析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网格剖分对反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滑因子即网格剖分有相对最佳的选择,对地表数据,水平方向XOY平面应尽量保持等比例剖分;竖直方向XOZ和YOZ平面可以适当增大纵向(Z方向)网格剖分,但剖分比例不宜超过水平方向的4倍。依据模拟结果,应用于电阻率法注浆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层的富水区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探明富水区的赋存和断层、裂隙等导含水构造的发育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矿井瞬变电磁法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煤矿富水区的探查,与其它探测方法相比,它具有对低阻地质体反映灵敏,纵横向辨率高,勘探深度大,工作效率高等优势。本文结合在山东某矿瞬变电磁探测的具体工作,证明应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富水异常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煤层底板导水裂隙演化规律的电法探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试验测定不同岩样在充水条件下应力–应变全程电阻率的变化,给出在采动过程中煤层底板岩层产生导水裂隙时的导电性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底板采动导水裂隙带动态演化地电模型。利用三维电法正演软件对此地电模型进行正演数值模拟,得出煤层底板导水裂隙演化过程中的视电阻率响应特征,为矿井电法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理论依据。依据全空间高精度三维电法测量的思想,提出煤矿底板导水裂隙带动态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为现场实际工作条件下煤矿底板破坏裂隙带动态监测系统设计提供依据,并成功用于安徽一矿底板破坏导水裂隙带演化规律的探测。实测结果表明,采用三维电阻率法探测(监测)底板导水裂隙带演化过程效果明显,能显示出底板在回采过程中变化破坏情况,有利于煤矿底板突水预测和突水防治措施的制订。  相似文献   
4.
断层、矿井水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主要解决地质构造问题,而瞬变电磁法勘探可用于含水性的判断.本文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方法技术,并以某煤矿采区水文物探为例介绍了应用瞬变电磁法探煤矿导水性、富水性情况,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目前市场上鞋柜普遍存在的存取鞋不方便的问题,在机械传动合理的基础上,辅以TXT控制器和Robo Pro编程软件,基于慧鱼模式模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款智能鞋柜存取清洗装置,重点阐述存储系统、清洗系统和运输系统机械结构设计,该装置实现洗鞋、刷鞋、存鞋和寻鞋一体化,达到了解放用户双手,为用户节省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采用矿井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装置的前提下,总结了典型煤矿导水构造,建立了煤矿底板导水构造电性变化的地电模型.利用三维电法正演软件对不同参数的导水构造(导电性变化和规模尺寸变化)的地电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文中的观测条件下,煤矿导水构造的导电性变化幅度超过20%时其视电阻率特征就出现明显变化,而其规模尺寸要增大4倍后,其视电阻率特征才开始出现明显变化,说明地质构造的导电性变化对视电阻率的影响更直接;采用三极法装置探测更容易发现产状陡立的低阻体;为使低阻体反映更明显,探测过程中尽量使测线通过勘探目标的上方.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在龙口某煤矿首个海域大采区顶、底板富水性探测中的应用。探测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能准确的圈定顶、底板富水区域横向位置,而纵向位置定位准确性较差,对富水性的强弱仅能做相对定性解释,不能给出定量解释。由于采用多匝小回线装置形式,发射电流关断时间的存在,存在近距离的探测盲区。  相似文献   
8.
崔庙煤矿为煤与瓦斯严重突出矿井,为了更好指导该区的煤层气开发及井下瓦斯灾害治理,以煤田勘探、井下瓦斯测定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煤层气的资源赋存状况与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煤层气开发技术的优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二1煤层瓦斯含量5.59~35.25m3/t,煤层含气量平面分布由西向东逐渐增大,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地质构造与煤层埋深是控制该区煤层含气量的关键因素。受煤体结构的关键条件制约,本区不具备煤层气地面开发的优势,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应以井下瓦斯抽采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的探测精度,给出了含入射角度参数的振幅衰减常数表达式。指出在工作频率和媒质参数一定的前提下振幅衰减常数与电磁波入射角度两者满足正弦关系,在0 ~仔/2区间,振幅衰减常数的值随入射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采用改进的振幅衰减常数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无线电磁波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振幅衰减常数计算得到的数据层析成像效果显著优于经典振幅衰减常数得到数据的层析成像效果,层析成像剖面图与实测地质剖面吻合较好。证明了采用改进后的振幅衰减常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线电波透视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采用直流电阻率法监测煤层底板破碎带的演化规律,分析总结了底板破碎带的一般演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地电模型,并采用共轭梯度算法,对煤层底板破碎带的地电响应特征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电阻率法监测煤层底板破碎带的演化规律效果明显,尤其对横向电性结构的变化反映灵敏,能清晰地显示出破碎带在回采过程的演化情况,有利于煤矿底板突水实时监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