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0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nO稀磁半导体是目前最有希望集成到传统半导体中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室温铁磁性能的ZnO稀磁半导体不仅可以大幅减小电子元器件的体积、提高集成密度,而且在传输效率上也有非常大的提升。目前,具有室温铁磁性能的ZnO稀磁半导体的制备方法可重复性差,且其磁性来源尚无统一理论解释。为了梳理不同实验方法制备出的ZnO稀磁半导体磁性能及其来源,本文对近10年来纯ZnO和Mn、Co单元素掺杂ZnO以及Mn、Co双元素共掺杂ZnO的制备方法、磁性能及磁性来源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认为:在制备过程中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对提升ZnO稀磁半导体室温铁磁性能有明显效果;在较低含量的Mn、Co掺杂ZnO体系中,可实现较稳定的室温铁磁性;要更好地理解磁性来源,必须从原子尺度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ZnO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室温铁磁性来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Mn量为0、1%、2%和3%的ZnO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粉体的形貌特征、物相、电子结构以及室温磁性能。结果表明:掺Mn可使粉体粒度减小;Mn以离子形式取代Zn的位置,保持了本征ZnO的六方纤锌矿结构,无第二相形成;掺Mn形成的Zn—Mn键和Mn—O—Mn键改变了本征ZnO的缺陷结构,从而导致磁性变化;样品中的氧空位浓度决定ZnO的室温铁磁性;掺Mn量为1%时为最优掺入量,具有最大的饱和磁矩22.599×10?2 emu/g。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糊数学的模型识别法,提出了铸造生产中对蠕虫状石墨的一种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糊数学的模型识别法 ,提出了铸造生产中对蠕虫状石墨的一种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响ZGMn18型超高锰钢性能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廷栋  魏成富  栾道成 《铸造》2001,50(10):632-633
经过两种温度的水韧处理,从温度、合金元素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影响超高锰钢性能及加工硬化率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机械合金化时间对FeSiAlCr合金微粉电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析纯Fe、Si、Al、Cr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SiAlCr合金微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研究了球磨后微粉的形貌、相结构及电磁参数,计算了微粉的微波反射率.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球磨时间为80 h时制备得到的FeSiAlCr合金微粉呈细片状,颗粒尺寸约为3umn左右...  相似文献   
7.
用熔融快淬法制备FeCuNbSiB非晶软磁合金纤维,分别改变快淬炉铜轮的线速度,感应线圈的功率及炉体气氛等工艺参数。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它们对合金纤维的表面质量的影响,同时测量了纤维起始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最佳工艺为铜轮转速50m/s,感应线圈功率为35kw,在真空氩气(0.05MPa)保护下,起始磁导率的实部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虚部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粉料粒度分布对宽温低功耗MnZn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采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MnZn铁氧体,用激光粒度测试仪、扫描电镜(SEM)以及软磁测试系统等仪器测试和分析了不同二次球磨时间样品的粒度分布、MnZn铁氧体的断面显微结构以及功率损耗、密度和起始磁导率.结果表明,随着二次球磨时间延长,粉料粒度不断减小,粒度分布在1μm以下占比增高.MnZn铁氧体的密度、起始磁导率及饱和磁感应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功率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当粒度1μm以下占50%、2μm以下占90%,样品的密度,颗粒尺寸和宽温功耗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铁基金属微粉广泛地用作吸波材料。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Fe85Si9.6Al5.4和(Fe0.65Co0.35)85Si9.6Al5.4(质量分数,%)合金微粉。研究了球磨20和80h的微粉形貌,分析了微粉不同球磨时间的显微结构,测试了微粉在0.5~18GHz频段内的复数介电常数和复数磁导率,并计算了微波反射率。结果表明,球磨后微粉的粒径小于5μm,FeSiAl合金中硅和铝原子溶于铁原子的点阵中,同时,在FeCoSiAl合金中有FeSi和AlCo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在频率为8GHz附近,复数介电常数和复数磁导率匹配较好,此时FeCoSiAl合金微粉的最小反射率达到-13.7dB。  相似文献   
10.
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了熔融快淬法制备的FeCuNbSiB铁基非晶纤维,对影响制备的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纤维制备态和退火态的电阻率和比饱和磁化强度。结果表明,用快淬法制备的纤维处于非晶态,制备态纤维的电阻率比经300、450、500℃加热1h退火处理后的高;随退火温度升高,纤维的电阻率和比饱和磁化强度减小,体积分数增大,非晶相减少。纳米晶相的形成明显影响纤维饱和磁化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