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三水盆地古近系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特征,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采用平衡剖面解析的方法,划分了构造幕次与成盆阶段;结合沉积演化、岩相组合的变化,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结果表明:①古近纪经历了右旋张扭和右旋走滑—伸展2个构造幕次,形成了裂陷中期、裂陷晚期2个裂陷期次,分别形成了裂陷中期的TSQ1、裂陷晚期的TSQ2两个二级层序。②裂陷中期可分为稳定断坳、断陷扩张、坳陷收缩3个成盆阶段,裂陷晚期对应坳陷萎缩1个成盆阶段;在4个成盆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将三水盆地古近系地层从下至上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对应布心组一段—布心组二段;SQ2对应布三段—西布组一段;SQ3对应西布组二段;SQ4对应华涌组。③SQ1与SQ2组处于裂陷中期的稳定断坳—断陷扩张阶段,形成了三水盆地最完整的粗—细—粗的沉积旋回,赋存了盆地内最主要的生储盖组合;SQ3与SQ4处于裂陷中—晚期,对应成盆阶段的坳陷收缩—坳陷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2.
三水盆地布二段是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以"源内找油"的思路开展了该层系夹层型页岩油研究,剖析了沉积背景、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等成藏因素,总结了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盆地东部斜坡在贫物源背景下发育泥岩灰岩间互沉积,泥质烃源岩源内夹层型灰岩储层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烃源岩广覆式分布于整个盆地,TOC一般...  相似文献   
3.
运用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微量元素等资料,分析三水盆地布心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相模式.结果表明:①三水盆地布心组碳酸盐岩主要有泥灰岩、生物灰岩、泥晶灰岩3类,岩性总体较细,基质含量高、颗粒含量较低,胶结物主要为泥晶,单层厚度较薄.②布心组碳酸盐岩形成于贫外物源的湖盆缓坡背景,总体水动力较弱;形成于...  相似文献   
4.
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发育湖相白云岩。以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等手段,对邵54井湖相白云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该井中的白云岩为典型的断陷湖盆边缘浅滩环境沉积,包括亮晶内碎屑白云岩和泥晶藻屑白云岩。根据其沉积特征,划分出内碎屑滩、藻滩和滩间3种微相。沉积微相对准同生白云石化的程度有很大影响。高能环境形成的颗粒灰岩,原生孔隙发育,有利于咸化湖水的流动,可优先于泥晶灰岩发生白云石化。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白云石的有序度普遍较低,且Sr富集及Sr/Ba比值较高;这表明白云石的成核速度快,白云石化作用发生的时期较早。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三水盆地布三段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组成特点及成因,开展岩矿鉴定、成岩演化分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布三段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普遍含铁,矿物组成主要为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碳酸盐胶结物的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范围较集中,在-6.4‰~-4.3‰之间,平均为-5.6‰,氧同位素(δ~(18)O)值分布范围为-15.5‰~-11.2‰,平均为-13.1‰,碳源分析表明其形成与有机脱羧作用有关;计算古盐度Z值分布范围为107.5~112.5,平均值为109.3,反映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淡水环境;计算古温度为78.5~108.8℃,平均值为91.8℃,结合成岩演化分析,推测碳酸盐胶结物总体形成于中成岩阶段早期;计算古埋深为1 850~2 800m,对比现今700~1 550m埋深,推测该段砂岩具有"曾经深埋、后期抬升"的特点,平均被抬升约为1 200m。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粤中地区三水盆地古近系布心组湖相碳酸盐岩的岩性、物性、源储配置关系等储层要素,综合运用测录井资料、岩芯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开展岩性及含油气性分析; 结合孔渗分析、微米CT扫描等资料,开展物性分析; 再结合布心组烃源岩资料,开展源储配置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三水盆地布心组碳酸盐岩主要有泥灰岩、云质泥灰岩、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生物灰岩等岩石类型,岩性总体较细; 碳酸盐岩分布于湖盆两侧斜坡的滨、浅湖区域,总体表现为以湖盆缓坡为基底的泥岩与碳酸盐岩间互沉积; 碳酸盐岩孔隙度为2.8%~9.6%,渗透率一般小于1 mD; 较致密储层内发育有由裂缝、微米级基质孔隙、少数溶蚀孔组成的储集空间,组成基质孔-裂缝型、溶蚀孔-裂缝型两种孔隙结构; 孔隙、裂缝中普遍含油,油气显示活跃,一般具有油迹—油斑显示级别; 浅湖—半深湖形成的暗色泥岩总有机碳为1%~2%,高丰度的暗色泥岩与碳酸盐岩相互叠置,形成良好的互层型源储配置关系; 储层初步评价表明,分布于浅湖的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生物灰岩的方解石矿物含量高,分布较连续,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源储配置关系好,为潜在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