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轻工业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进一步探究纱条中纤维的分布规律,模拟纱条中纤维的排列情况,对纤维左头端沿纱条轴向服从均匀分布的假设进行实验验证。通过示踪纤维的方法测定若干给定长度的生条片段中染色纤维的左头端数,并利用χ~2拟合检验法对所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生条中纤维左头端沿生条轴向服从均匀分布的假设是合理的;通过改变染色纤维的几何特征、种类及所取生条的片段长度考察了对纤维左头端数的影响,证明了所取生条的片段长度对纤维左头端沿生条轴向服从均匀分布的结论没有显著影响,最终为预测纱条的性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利用机械敲打作用和胰加漂T优良的洗涤和扩散作用,对姜黄植物染纤维进行了表面多余染料颗粒的除杂处理,探究了胰加漂T浓度对颗粒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加漂T能有效提高姜黄植物染纤维表面染料颗粒的去除效果,最佳浓度为0.5g/L。用超柔软整理剂对用0.5g/L胰加漂T处理过的纤维进行养生,以优化姜黄植物染纤维的可纺性。试纺结果表明,以上处理有效优化了姜黄植物染纤维的可纺性,且纱线的性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纤维的随机性特征,本文基于长丝纱组分强力的离散性,建立了长丝纱断裂过程的纵向应力分布的几何模型;同时,根据长丝纱的结构特点,建立了长丝纱的断裂过程模型和强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和强力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应力分配法则中,单丝的断裂顺序比较随机,没有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所以得到的强力值较大;局部应力分配法则预测得到的长丝纱强力值偏小,而平均应力分配法则得到的强力与测量值较为接近,但用这2个方法得到的预测强力都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速率由快至缓,在高捻区域,随着捻度的增加长丝纱的局部应力分配法则有望接近实测值,这2种应力分布法则所预测的结果都符合二参数Weibull分布。该研究为将来短纤维纱的性能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平板输送的摩擦纺纱的输送装置——渐缩管+开放式平板——中的流场进行了实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种新型的输送装置的实际输送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纤维在这种输送装置输送可以达到加速伸直和到达尘笼凝聚区时平行凝聚的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丝纱断裂的不同时性引出长丝纱临界长度的概念,并建立数学模型对长丝纱临界长度进行计算;根据临界长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从理论上说明了纱线各参数如纤维细度、捻度及摩擦系数等与纱线强度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越细、捻度越大(临界捻系数内)、摩擦系数越大,临界长度越短,从而长丝纱强力越大,这与传统纺织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一种更加合理的短纤纱断裂强力的近似计算方法,根据短纤纱结构的理想化假设和临界滑脱长度的概念,推导出短纤纱断裂过程中纤维临界滑脱长度的近似计算表达式以及发生断裂和滑脱的纤维对短纤纱断裂强力的实际贡献。鉴于短纤纱截面纤维根数的不匀,根据计算得到的临界滑脱长度采用纤维在短纤纱中随机排列的模拟对短纤纱断裂强力进行计算。通过纺制不同线密度下具有不同捻系数的粘胶纱与涤纶纱并测试其断裂强力对该计算方法进行验证。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临界滑脱长度的计算值随着捻系数的增加而减小,且当捻系数增加时,短纤纱断裂强力的计算值随着捻系数的增加升高至最高值而后发生下降,这是与实测短纤纱强力值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