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56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和互操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中讨论了GIS数据集成和互操作以及GML的研究现状;分析了GIS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系统架构;提出了在该架构中采用GML作为多源异构GIS数据的统一描述格式,在数据层次上实现GIS数据的集成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借鉴兄弟院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在确定测绘工程培养计划制定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需求、自身条件、行业特点、地域优势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测绘工程培养计划,经过一个循环的教学实践检验,证明了该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以AutoCAD为图形平台 ,采用ObjectARX以及OLEDB数据库接口技术绘制钻孔柱状图 ,并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煤矿通风网络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利用GIS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煤矿通风网络分析模块 ,在矿井通风系统中 ,我们通过给边要素和节点要素赋予多个属性字段作为多重约束条件的权重值 ,而使不同的决策根据不同的判定依据得到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Knothe时间函数参数影响分析及其求参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Knothe时间函数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Knothe时间函数未达到收敛以前,对于同一时间点而言,c值越小,Knothe时间函数值也越小,c值越大,Knothe时间函数取值也相对越大,特别是在t∈[0,0.2]时,不同的参数对Knothe时间函数值影响较大。根据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和采空区达到充分采动时的尺寸,建立了一种新的Knothe时间函数求参模型——概率积分求参法。通过对比分析平安煤矿、富力煤矿和孙村煤矿的实测c值与采用该模型的计算c值,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以29401工作面上方走向观测线的多期实测下沉数据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通过对比分析实测数据和预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本文所建立的Knothe时间函数求参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黑体辐射特性出发,根据目标地物、背景大气、传感器的参数等方面研究热红外波段在特定大气模式下的波谱噪声分析,依据目标地物在大气中的自身发射和背景大气发射对比度的相关性及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得出信噪比高的波谱区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云驾岭煤矿厚煤层综采地表沉陷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矿井三采区开采监测数据的时空相关性以及地表动态沉陷和超前影响的演化规律,得出了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构建了顾及三维空间及时间效应的地表任意点最大下沉速度表达式,并给出了达到最大下沉速度的时间。建立了利用采动程度系数、覆岩岩性系数、采深等多因子来表达云驾岭煤矿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井下采出空间由极不充分开采过渡到非充分开采,地表下沉量显著增加;超前影响距平均值为388 m,超前影响角平均值为56°;12303和12305工作面开采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平均值分别为146 m和143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平均值分别为76°和77°;基于正态分布时间函数能够计算地表任意点的最大下沉速度;理论值和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包括采动程度系数、开采深度和覆岩岩性系数等多因子来表达地表移动的延续时间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
10.
地测类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建设与制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结合科研选题并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研究型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