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9篇
轻工业   3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针对铜氨/粘胶长丝交织织物的风格问题,利用KES-FB织物风格评价系统探讨铜氨粘胶长丝交织织物风格特征,并与纯铜氨织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铜氨粘胶长丝交织织物的蓬松性、抗张回复性、手感柔软性等较铜氨织物差;而铜氨粘胶长丝交织织物的强力、断裂伸长、匀整度和爽脆性均优于纯铜氨织物。铜氨与粘胶交织可以降低铜氨织物成本,是提高铜氨纤维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虑了综眼对经纱的摩擦阻力及织口移动、后梁摆动等因素,探讨打纬时,经纱在综眼内摩擦移动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上机参数对经纱在综眼内摩擦移动量的影响。为减少经纱断头、合理工艺参数、选择开口踏盘设计数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丽君  崔鸿钧 《丝绸》2006,(3):43-45
介绍了村田NO.21C型自动络筒机纱线毛羽减少技术,并对村田自动络筒机毛羽减少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减少纱线毛羽,降低喷气织机纬停故障,提高喷气织机的织造效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影响弹簧初伸长的因素,提出通过计算方法确定弹簧的初伸长,为合理选择织造工艺参数。增加机件使用寿命,降低机物料和动力消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竹纤维上浆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鸿钧  李丽君 《丝绸》2005,(3):38-40
根据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分析并探讨了竹纤维织物的浆料选用和上浆工艺参数的确定,以保证竹纤维织物顺利织造。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变化经重平织物在喷气织机上的入纬率,在分析变化经重平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基础上,探讨喷气织机织造变化经重平织物的新方法及其工艺。研究表明,在具有多色引纬和电子送经、电子卷取、变纬密等功能的喷气织机上,采用束纱引纬织造技术,可用平纹凸轮开口机构织造变化经重平织物。每次开口时按设定的引纬顺序,可引入不同根数的纬纱。织机的送经和卷取机构按引入的纬纱根数不同送出相应的经纱长度,并将相应的织物长度引离织口,从而实现变化经重平织物的织造。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束纱引纬织造技术生产变化经重平织物,能提高织机的运转速度、入纬率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织机的入纬率是衡量织机生产能力的指标.为提高织机的人纬率,本文研究了喷气织机多纬同时引入的束纱引纬织造技术和纱束的成束方法,并对束纱引纬的织造生产技术和主要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喷气织机采用束纱引纬织造技术,增加了每次引入梭口的纬纱根数,可以在织机速度较低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入纬率,实现喷气织机的高效织造.同时提出不同的织物应采用不同的成束方法,三纬及以下织物宜采用机上成束织造方法,四纬及以上织物宜采用机下成束织造方法,以保证束纱引纬织造织物的质量和织造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织机上配置的梭口,一般都是前后不对称梭口,故开口时前后部经纱的伸长和经纱张力都不相同,使经纱在综眼内产生相对摩擦移动。因为经纱运动频繁,并且开口时的张力又相当大,所以这种摩擦移动会引起经纱表面损伤而起毛,使经纱的耐磨牢度降低,而造成大量的经纱断头。那么,经纱在综眼内的摩移动量怎样计算呢? 根据《棉纺织技术》1980年10期介绍,忽略综眼对经纱的摩擦阻力,得到如下的计算公  相似文献   
9.
ZW系列喷水织机织物预置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ZW系列喷水织机自动定长计长的机械传动原理及自动定长原理。应根据织物长度的要求及织物下机缩率不同,并考虑机械传动误差,正确设定预置长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职教理念与《机织学》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发挥了具大的作用,为他们国家提供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各有特色,但都具有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现代职教理念。《机织学》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现代职教理念下如何构建《机织学》实践教学模式,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