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1.
八景作为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样本, 一直是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领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桂林八景是喀斯特特色的地域性文化生态系统, 也是诗意山水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外显内容, 在地方八景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结合景观语言体系, 采用类型学和图底分析法, 从“景名+诗+画”对桂林元、清两代八景进行全景式解构, 分析八景景观语言的构建方式与语言特色, 得出结论如下: (1)由包含7 类景观元素的字、13 种不同元素组合形式的词、16 组反映景观空间特征的句与2 种不同时空背景的段依次耦合嵌套构成的八景景观语汇诠释了山水意境的组构过程; (2)八景景观语汇中蕴含了点面相称、虚实结合、文景相应、时空交错的语法规则; (3)桂林八景景观语言以山水自然为基本词汇, 以人文历史为时空坐标, 以诗画意境为审美要义, 是“山-川-物-人”的统一体。本文系统分析了地方八景的建构方法、 过程及营景特色,有利于推动地域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对山水人居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巫柳兰  江阜家 《山西建筑》2009,35(22):15-16
阐述了城市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了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探讨了城市文化与森林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漯河市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建设方法,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森林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4.
桂林山水园林是喀斯特地貌下区域风景营建的优秀代表,体现着城市、人与风景要素协调共生的人居理念。通过古代文献解读与地理时空分析,探究在人文与自然联动作用下桂林山水园林形塑的时空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桂林山水园林依托于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独特风景基底而建设,营建数量和规模由唐至清持续增长,宋元为营建高峰;园林类型随时间逐渐丰富完善,公共园林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桂林山水园林的形塑过程在时间上可分为由山水到园林的初步建构(唐至宋元)和园林体系的完善(明清)2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鲜明的地域园林体系。在空间上,从散点式发展逐渐转化为城景相融一体化发展,形塑出桂林城园一体的风景面貌;3)山水环境支撑、政治经济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及游赏文化助推4方面的综合驱动作用,塑造了具有真山真水、类型多元、城景相融、开放共享等显著特征的桂林喀斯特区域风景园林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风景特征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并对当代山水城市景观塑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