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沈阳某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探讨了设置与不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两种情况下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外墙温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并提出四种方案对施工二阶段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结果表明,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后施工一阶段的温度应力有了明显的减小,施工二阶段在方案四下的温度应力减小效果显著。通过合理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和温度收缩钢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采用方案四对施工二阶段进行控制及在环境温差、材料、混凝土生产技术和施工等角度做好控制,本超长地下室可不设置伸缩缝。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防火隔离带的作用、所用材料的技术要求及设置部位和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底层大开间框剪组合墙结构框支墙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支墙梁是底层大开间框剪组合墙房屋中的关键构件 ,结合拟动力试验对其进行的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表明 ,房屋的纵、横向托梁均与其上墙体形成墙梁结构 ,并共同形成受力复杂的空间结构体系 ,从而使纵向框支墙梁承担的荷载明显减少。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纵向框支墙梁承担的荷载较静载情况虽有明显增加 ,但其墙梁结构的受力机理没有发生改变。同时 ,通过空间有限元分析 ,给出了纵向托梁承担荷载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沈阳某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给出有效的抗裂措施,实现地下室结构的无缝设计.方法利用相关理论对混凝土膨胀、水化热、收缩和环境温度变化等温度作用进行计算,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地下室结构在总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探讨设置与不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两种情况下地下室底板、顶板和外墙温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结果未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的地下室施工一阶段的温度应力较大,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后温度应力有了明显地减小;拐角、洞边以及洞口与洞口之间较窄等部位应力集中现象显著.结论通过合理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和温度钢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及在环境温差、材料、混凝土生产技术和施工等角度做好控制,本超长地下室可不设置伸缩缝.  相似文献   
5.
火山渣钢筋砼-SK1型多孔粘土砖组合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张永洲,曲牧,宫照坤(大连理工大学)张前国,林立岩,陈德高(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市建委)前言多孔粘土砖砌体房屋在我国已有广泛应用。它具有重量轻、省土、保温性能好等诸多优点,所以,近年来发...  相似文献   
6.
底层框架砖房托墙梁受荷状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研究底层框架砖房托墙梁在竖向和竖向加水平地震力二种情况下的受荷状态.计算分析了墙体开裂后对梁上承受的竖向荷载分布影响.文中还计算了只在八层房屋的顶上作用均布的竖向荷载,分析通过各层墙体的拱作用后的传布情况.作为初探,只计算分析了墙上无孔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底层大开间框剪组合墙房屋:Ⅰ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底层大开间框剪、上部小开间组合墙房屋的受力特点,采用串并联多质点弹塑性 动力计算程序,分析了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座落在纵向托梁上的横墙的动力响应,得出的结论是这 类房屋的抗震性能与底层框剪组合墙房屋相似,可作为底层框剪组合墙房屋来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砌体结构的新体系─—钢筋混凝土—砖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能在静力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从动力方面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一个1/4比例两开间八层模型房屋的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并对其作了动力分析。以此为基础,又对原型房屋作了时程分析及可靠度计算。动力试验和分析都表明,这类组合砌体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超长地下室结构的环境温度作用进行计算,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外墙不贴与贴XPS板两种情况下地下室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研究XPS板在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控制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外贴XPS板可有效地控制超长地下室的环境温度作用,从而降低结构的温度应力,对温度裂缝控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底层大开间组合墙房屋的特点 ,对模型房屋进行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 ,测定其抗侧刚度 ,发现了抽柱对结构性能的重要影响。试验表明 ,底层大开间组合墙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