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大容山花岗岩套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两种建造及四种岩相。稀土元素分布特征表明:大容山花岗岩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套,各类岩石是同源异相产物。REE特征参数反映。花岗岩浆从东到西的演化趋势。稀土元素理论模式的定量模拟证明:该岩套的形成符合泥质源岩在麻粒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的成因模式。其演化过程源岩重熔程度为30~55%,随着岩浆演化其重熔程度增加,岩浆混染程度增大。由于该岩套分异程度微弱,对寻找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Sn、W、Nb、Ta矿床不利。  相似文献   
2.
台马紫苏辉石花岗斑岩体的形成,与早二叠世未发生的使钦州华力西地槽回返的强烈褶皱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关。台马岩体的U-Pb锆石等时线年龄为235.2百万年,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20.98±12.84百万年。这说明该区岩浆形成于华力西末期。印支运动使岩浆重新沸腾并沿断裂上侵,定位于下三叠统中,形成台马紫苏辉石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M.D.Foster云母族矿物结构式计算方法,并应用BASIC语言编写了电算程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大容山岩带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岩带与海西地槽褶皱带的同构造特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年龄等方面论证了岩带的时代为海西期。根据岩石特征确定其成因是重熔岩浆结晶形成;结晶作用发生的物理化学条件:T=650°-710°c,P=4.01kb,fo_210~(-16)-10~(-17)大气压。从岩浆演化趋势出发,结合地质特征,将岩带分为两个亚带:南东亚带和北西亚带:  相似文献   
5.
应我院院长袁奎荣教授的邀请,苏联科学院金属矿床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所(ИГЕМ)研究员,B.A.巴斯金娜博士5月21日到我院访问。 访问期间,B A.巴斯金娜博士作了题为“聚矿构造”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台马岩体是广西大容山花岗岩带北西边缘的一个主要岩体,属中国东南部钦州海西地槽褶皱带中,由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石榴石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紫苏辉石花岗斑岩构成的S-型花岗岩组合中的一个超浅成岩代表。具有特征的组构、成份和丰富的包体类型。 成因上台马岩体主要受断裂控制,岩浆自西南向东北沿断裂上侵定位。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T>800℃,f_(O_2)<10~(-14.6)巴,f_(H_2)=6.31-12.60巴,f_(H_2O)为500巴左右。推测形成深度为1.5公里。  相似文献   
7.
台马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特征和锶、氧同位素特征一致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海西晚期—印支早期;紫苏辉石花岗斑岩岩浆属壳源重熔岩浆,并在上侵定位过程中发生过深部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堇青石-石榴子石地质温度-压力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于探讨大容山S-型花岗岩的形成条件。选择四组不同成因类型的堇青石、石榴子石共生组合,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计算其形成的T、P条件:其中三组岩体和包体样品T为820°-875℃;P为3.99-4.44kb,结合岩石学特征估算了大容山S型花岗岩的形成条件,推测其源岩为相当于麻粒岩相的变质泥岩。  相似文献   
9.
江洲早—中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为以熔岩为主的海相火山岩,是凭祥—崇左印支期中酸性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稀土分布型式均显示S型岩石特征。  相似文献   
10.
堇青石—石榴石地质温度—压力计已广泛应用于不同成因地质体的形成条件研究。本文介绍了堇青石—石榴石中铁镁置换反应的平衡温度标定、计算方法,并对不同公式计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作了讨论,认为用公式 T=(6212 0.035(P—6.10~3)/(2.56 2.1 l_nk_D )计算,其结果与客观地质情况比较符合。最后还讨论了地质压力计及堇青石中水含量对压力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