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6井泥盆系东河塘组下段砂岩主要为极细砂质细粒、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砂岩成熟度较高,总体为一套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厚度大,但非均质性强。根据岩心和镜下对纹层的目估,砂岩中致密和较致密的纹层密度最多达100个/m以上。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除了压实作用、溶蚀作用之外,储层微沉积构造发育、白云石(铁白云石)胶结及重质沥青充填都使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降低,油气的流动性变差。东河塘组下段砂岩从上至下沥青在孔隙中的分布明显减少,非均质层也明显减少,中下部较均匀的块状砂岩是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2.
对昆仑山前白垩系克孜勒苏群砂岩类型、重矿物组合及稳定系数、母岩类型和砂砾岩分布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克孜勒苏群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母岩岩性以沉积岩为主,自西向东存在乌泊尔、苏盖特和柯东3 大物源区块。物源区的厘定,为昆仑山前白垩系克孜勒苏群这类低勘探层位新一轮沉积相带的精细刻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海侵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文芳  陈世悦  曾昌民 《石油学报》2006,27(4):40-44,49
从4个方面对济阳坳陷古近纪是否发生过海侵进行了论证:1盐类矿物演化序列的海相性特点;2海相遗迹化石Paleodictyon的发现;3Paleodictyon围岩中可以指示海侵发生的甲藻甾烷分子化石的发现;4有海侵证据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的湖进基本与全球范围的海侵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曾经受到过海水波及或短时期与海连通.海侵作用对研究区优质烃源岩的成因和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的古地理格局以及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的层序地层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系列地震剖面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西部东西向的鸟山深部断裂(及其北的罗斯塔格深部断裂)白垩纪发生向北的冲断,向下收敛于中—下寒武统膏盐层;鸟山浅部断裂更新世向北冲断,可延至全新世。鸟山东断裂主要在白垩纪发生右行剪切,与北西向的海米塔格深部断裂共同构成东西向冲断带中的变换构造带。鸟山北断裂中新世发生右行走滑,在北西向断裂的冲断活动中起了剪切变换作用。鸟山及邻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样式,可总结为2套不同方向的冲断系及与之配套的2套剪切变换系。据此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前景不容乐观,并对断裂发育区的油气勘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巴楚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白云石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取样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盐上白云岩、盐间灰岩及盐下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成因进行对比研究。盐间灰岩中的白云石δ18O值大于6‰,δ13C值一般大于1‰,87Sr/86Sr值略低于古海水,Mn和Na元素富集,表明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沉积早期,系萨布哈成因;盐上白云岩以中—粗晶白云岩为主,δ13C值偏负,δ18O值偏负但均大于9‰,87Sr/86Sr值趋同于古海水,反映形成于浅埋藏环境;盐下白云岩以粉—细晶白云岩为主,δ13C值偏正,δ18O值偏负,87Sr/86Sr值大,Fe和Sr元素富集,形成于局限台地的超盐度蒸发环境中,系渗透-回流成因,并受后期深埋藏高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柯东地区最新采集的"宽线+大组合"地震剖面,结合地表露头和钻井资料,以柯东1号构造作为重点,对柯东构造带进行构造解析.新建的构造模型总体表现为由若干倾角不等的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扇,其根部向南延伸收敛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断层上,叠瓦扇前缘可能收敛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接触界面上,发生滑脱形成薄皮逆冲构造.在逆冲叠瓦断层系统中,多个断块中发育有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形成了柯东构造带众多的圈闭.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原油差异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油气田主要含油气层系为新近系中新统西河甫组(N1x)、古近系卡拉塔尔组(E2k)和白垩系。研究表明,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饱和烃甾烷、萜烷、碳同位素和中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在纵向和平面上均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纵向上,原油密度、咔唑的丰度由下而上逐渐降低,而原油饱和烃含量、C21-/C22+、C21+22/C28+29、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碳同位素和气/油比等参数自下而上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些变化趋势主要归结于自下而上的运移分馏作用;而不同层系或同一层系不同油组平面上的特征差异主要受储层沉积相带和物性的制约,是分类聚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固满构造带目的层系为新近系中新统,上世纪80年代按照构造类圈闭的思路并无突破,之后油气勘探进展缓慢,近年来通过重新地震处理,认为构造类圈闭在该区并不发育。通过油气源、沉积体系和构造背景分析,该区中新统具备岩性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为了更好的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深刻剖析成藏主控因素,首先对地表油苗的来源分析,认为固满构造带主力烃源岩为二叠系泥岩,油气源充足,其次储集层为中新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沉积的细砂岩、粉砂岩,中低孔、中低渗透率,盖层为与储层交互沉积的泥岩、砂质泥岩。圈闭类型为构造上倾背景下的岩性圈闭。当沟通油源的断裂与上倾砂体组成立体疏导体系时,便会形成岩性凝析气藏,具有可观的勘探潜力,是目前塔西南自柯克亚气田发现以来针对中新统目的层较现实的勘探接替区。  相似文献   
9.
喀什坳陷的下-中侏罗统分别形成于两个沉积体系,即库孜贡苏-克孜勒陶走滑拉分断陷体系和山前断陷沉积体系,二者在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走滑拉分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中的含煤岩系和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其分布受到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控制。山前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相对较小,其中的含煤岩系在南天山山前和西昆仑山前局部构成比较好的烃源岩,源自下-中侏罗统烃源岩的油气分别在古近纪末和上新世初达到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针对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勘探应致力于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构造部位,或者致力于寻找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西段上石炭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麦盖提斜坡西段上石炭统对比研究发现,该区石炭系内部存在两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一个不整合面位于二叠系南闸组与石炭系小海子组大套灰岩内,该不整合面在覆盖区不仅具有明显的岩电特征,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控油作用;另一个不整合面在麦盖提斜坡西段石炭系卡拉沙依组顶部,是一个大的区域不整合面,推测该不整合面是受晚石炭世海退作用及构造运动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