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5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车用电动汽油泵的原理与结构特点,并对3种典型的车用电动汽油泵进行了结构分析与性能实验对比;阐述了电动汽油泵的流道断面面积和形状、叶轮的直径、叶片数和形状和叶轮和壳体之间的间隙等对其性能的影响。3种泵在电喷发动机常用的供油压力300kPa左右性能相近,UAES泵油率为2.37L/W.h、DENSO和VDO泵油率均为2.08L/W.h。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电子控制匹配开发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设计并建立了一套发动机电子控制匹配开发系统。该系统利用双口RAM实现了发动机电子控制与匹配开发系统之间的无缝接口,匹配开发系统中电控单元的控制参数可以实时修改。采用该系统可以进行发动机电子控制的开发研究,且系统开发完毕后匹配开发系统中的电控单元控制程序经过少量修改后就可以移植到生产型电控单元中。  相似文献   
3.
张文豪  杜传进 《柴油机》2006,28(5):34-36,52
详细介绍了自行开发的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柴油机四效催化器的原理和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减少柴油机四种有害排放物尤其是CO和N O x效果较好;加装除S单元后,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反馈是汽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现有的信息反馈体系是以各地的特约维修站为主建立的 ,它存在着特约维修站数量较少 ,覆盖面不够宽 ,信息不全面等缺点。结合我国实际 ,参照发达国家的作法 ,提出我国改进后的信息反馈体系。该体系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增加以保险公司为主的渠道成员 ,从而构成新体系。最后分析了新体系的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电控直列泵-管-阀-嘴(PPVI)柴油喷射系统的基本喷射特性。针对该系统喷射特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并进行了喷射控制特性的匹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电控PPVI系统中初期喷油速率及高速小油量的控制具有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6.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初期喷油速率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各类喷油速率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柱塞泄流与电磁阀控制相结合调节初期喷油速率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喷油速率控制的匹配试验,研究了泄流槽尺寸、转速和喷油定时等对喷油速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时间控制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中对初期喷油速率以及高速小油量的控制方面具有实际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研究与应用的关键在于高效而可靠的过滤体材料的开发与再生技术的研究。在介绍各过滤材料技术和再生技术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和研究它们的技术特点及主要问题,探讨过滤体材料及其再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燃料电池电压电流输出特性及动态响应滞后的特点,提出燃料电池加辅助电源的中巴车电电混合动力系统方案。采用燃料电池加镍氢电池加超级电容的三能源结构作为整车的驱动电源,设计了整个动力系统的基本结构。通过分析动力系统的驱动模式,引入智能协调和预测控制思想,设计了燃料电池中巴车混合动力协调控制系统。采用三层前馈神经网络建立系统的非线性预测模型,对燃料电池发动机功率预测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给出了具体的预测控制算法步骤。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减少了燃料电池发动机输出功率的频繁波动,整车动力性及经济性都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9.
运用Fluent的PEM模块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改变气体湿度、流量以及电池负载条件下,电池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燃料电池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力,改变供给气体湿度的情况下,1 s内达到几乎稳定状态,在3 min内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而且,膜的湿度对电池的动态性能影响很大.适当提高空气流速,可以有效地提高排水能力,提高电池的性能.中、低电流密度下,空气流速对电池的动态性能和动态响应能力影响不大;高电流密度下,空气流速对电池动态性能和响应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净化柴油车尾气的能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柴油车尾气技术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路线,指出在该技术的研制过程中,研究者多关注于废气的处理效果而忽视了能量消耗的控制。提出柴油车等离子体技术能量消耗评价指标的限值,即允许的能量密度应低于12J/L,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该技术理论上虽然可以处理柴油车的主要污染物HC、CO、NOnPM等,但在现有技术务件下,等离子体发生器消耗的能量过高。提出该技术只有与催化转化技术结合,才是现实可行的技术路线,最后分析了为降低能量消耗而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