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双流体模型对有机硅单体合成流化床进行模拟,研究在一定开孔率下不同气速与不同粒级硅粉对流化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硅粉的粒径与分布板开孔率之间的关系,为工艺参数与分布板开孔率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入口气速为1.1 Umf、硅粉粒径为4.67×10-5 m时颗粒流态更加稳定,有助于气固混合;分布板开孔率与硅粉粒径负相关,用低开孔率的分布板流化较大粒径的硅粉,高开孔率的分布板流化较小粒径的硅粉,有助气固混合均匀,提高流化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拉(CZ)法制备的单晶硅朝着大尺寸、高品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单晶硅尺寸越来越大,其内部氧杂质含量偏高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在介绍CZ法制备单晶硅过程中氧杂质传输机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单晶硅生产过程的控氧技术现状,分析了热场结构优化、工艺优化、掺杂元素、氩气流场优化以及新型CZ技术对单晶硅氧杂质含量的影响规律,并对控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