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工合成材料,软式透水管已经应用在很多领域,但在季节性冻土路基中的应用还不多见,本文主要介绍其在季节性冻土路基中的施工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依托实际工程,对某高速铁路明挖隧道黄土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桩顶及桩身水平位移、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轴力以及基坑周边山体边坡的沉降开展实时监测,研究基坑的变形规律,阐释发生机理。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桩顶的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加;整个桩身的水平位移最终大致呈“倒S”形曲线变化,最大水平位移为8.87 mm;内支撑轴力随基坑的开挖逐渐增大而后趋于稳定;距离基坑越近,基坑周边山体边坡的沉降越大,最大沉降量为9.63 mm;利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结构可有效的控制基坑变形,但安全储备较大,设计上存在可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考虑时空效应的隧道工程黏弹性位移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材料受力变形的性态常与时间有关,这类现象一般称为材料变形的黏性效应,材料发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时,如果始终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则称发生的变形为黏弹性变形.结合乌鞘岭隧道穿越F7断层所取得的量测资料,将计算区域内的岩石视为均质各向同性体,初始地应力假设成均匀分布,采用三单元模型和工程实践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围岩变形规律通过引入位移释放系数考虑测点的时空效应,对有限元黏弹性问题进行优化反演分析,得出围岩区域内的水平侧压力系数和所使用模型中的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为挤压性断层中隧道的支护设计、施工组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拟静力法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边坡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下的地震稳定性,整个计算过程采用极限分析的动力学理论,推导出的表达式能够容易地计算出地震荷载作用下为阻止边坡破坏所必需的加筋力和屈服加速度系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位移的极限状态,结合乌鞘岭隧道软弱围岩地质情况,采用ANSYS有限元法对软弱围岩隧道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说明用极限分析法来模拟隧道极限位移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夏琼  杨有海 《土工基础》2008,22(6):81-84
路基填料改良是高标准铁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兰新铁路兰(州)武(威南)复线,通过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水泥黄土的强度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多种因素(即掺合比、龄期、压实系数和含水量等)对水泥黄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掺合比、龄期及压实系数均对水泥黄土强度产生正相影响,而含水量对水泥黄土强度产生负相影响。作为铁路路基填料,并考虑施工拌合均匀度等因素,在黄土中掺3%~4%水泥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与石灰、水泥拌合料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粉煤灰填筑公路、铁路路堤有许多优点。但由于粉煤灰颗粒较细 ,在含水率较小时 ,常处于松散状态 ,粘聚力小 ,结构容易破坏 ,整体性差。在粉煤灰中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泥等固化剂 ,可以显著提高其抗剪强度、整体性和稳定性。本文系统研究了掺入石灰、水泥的粉煤灰的强度特性 ,以及配合比、龄期、养护条件、含水率等因素对混合料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 ,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月英  杨有海 《四川建筑》2006,26(3):163-164,167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高等级公路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保证施工质量是充分发挥沥青混凝土优良性能的关键,也是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周期的关键。故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检测三个阶段分析了沥青混凝土施工时质量控制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红砂岩地层深基坑开挖地表沉降规律,以兰州地铁某车站深基坑为背景,在现场监测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红砂岩地层深基坑地表沉降与开挖深度、围护结构侧向位移与开挖深度以及地表沉降与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曲线呈凹槽形分布,地表最大沉降发生距离坑边为6~10 m;围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发生位置到地表距离为8~12 m,基坑周边地表最大沉降平均值为0.101%He;围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为0.122%He.研究结果可以为兰州地铁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筋地基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筋技术的概念出发,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地基在加筋机理、试验研究、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地基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详尽阐述。较全面地综述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地基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并指出了其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