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7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是一个正在建设的矿井,煤层气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煤层气开发及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根据煤田勘探、煤层气勘探资料,对该井田煤层气的赋存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该区煤层压力高、煤的吸附能力强,煤层气含量高,可达10~33.5m3/t,并具有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展布趋势。这种展布规律主要受埋深和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地下水弱径流区和滞留区成为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场所。泥质岩类顶底板为煤层气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北北东走向的封闭性断层及有利的对接关系是煤层气聚集的又一因素。双全井田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煤层气的富集,但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得煤体破坏为糜棱煤,渗透性差,该区传统工艺下的煤层气开发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煤解吸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氧化碳与甲烷的吸附与解吸机理决定了二氧化碳在煤中的螯合和强化甲烷产出的能力,是近期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根据对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吸附/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特性曲线的研究结果,从吸附势角度探讨了两者的吸附/解吸机理,并将解吸特性曲线归纳为3类:①两者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不相交,二氧化碳的吸附势大于等于甲烷的,在两者接近的中压阶段不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高压、低压阶段均有利;②因甲烷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两者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高压下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③因二氧化碳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相交造成两者的吸附特性曲线相交,高压下利于注二氧化碳驱甲烷。这一结论为二氧化碳驱甲烷实验所证实。吸附势理论的引入为定量评价注入二氧化碳驱甲烷工艺参数和有利储层的选择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侨务办公室于2007年开始筹划建设侨情资料数据库系统,于2008年投入使用,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在提高我省侨务工作效率,提升为侨服务水平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侨情资料数据库的功能模块,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主要做法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储层条件下煤吸附甲烷能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的吸附能力受煤的性质(煤阶、煤岩组分、煤体变形)和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的控制。探讨储层温度、压力下的煤吸附能力是含气量预测的前提和基础。根据Polanyi的吸附势理论,结合实测等温吸附数据,首先绘制了煤吸附甲烷的吸附势特性曲线,然后建立反映吸附量、温度和压力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此模型可在已知某一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时,计算任一温度、压力下煤的吸附能力,也就是储层条件下的理论最大含气量。该模型的建立使得定量评价地质历史时期煤层气的聚集与散失成为可能,并且在沁水盆地东南部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井排采速率与产能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煤储层压裂裂缝受力状态的动态变化,详细探讨了排采对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指出排采的速率过大会使裂缝所受有效应力快速增加,进而快速闭合,大大降低渗透率,压降不能传递得更远,煤层气井控制半径变小;流体携带大量的煤粉和支撑剂堆积在临井地带堵塞裂缝,发生速敏效应;间歇式排采更加剧了速敏效应的发生.由此可见,煤层气井的排采必须以合理的、缓慢的速率进行,否则将造成储层的严重伤害.焦作矿区X-1井因排采速率过快,造成10 d内将液面降低了782 m,达到了煤层底板,从而出现了水产量低、基本不产气的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达到临界解吸压力之前液面下降速率以5~10 m/d为最佳;达到临界解吸压力时应维持液面不变一段时间,然后以2 m/d的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林晓英  黄美鑫  陈浩  王健  王瑞杰 《石油学报》1980,40(12):1485-1494
页岩的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气体的赋存和产出。为了研究泥页岩中可溶有机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按照正己烷、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的顺序依次对泥页岩中不同极性可溶有机质进行分离与抽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比分析了原始样品和萃余物的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对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机溶剂极性的增强,泥页岩中的可溶有机质依次按照饱和烃、芳香烃和非烃组分顺序溶出;原始样品的孔隙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4种类型,可溶有机质溶出后,孔隙形态更为不规则,出现更多溶蚀孔,部分粒间孔被脱落黏土矿物碎屑充填;溶剂极性增强,滞后圈的面积减小,BJH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增加,BET比表面积变化不明显;可溶有机质的溶出对泥页岩具有"增孔"和"扩孔"作用,孔径≤2 nm的孔隙含量增加,孔径>2 nm的孔隙含量减少;2~10 nm孔径范围内孔体积和孔比表面积的百分含量减小,10~30 nm孔径范围内变化不明显,30~50 nm孔径范围内明显增加;对孔隙形态的改造过程为:瓶身与瓶颈的孔径比相对较大的"墨水瓶"孔→瓶身与瓶颈的孔径比相对较小的"墨水瓶"孔→楔形孔→平行板状孔。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砂岩气藏勘探表明,其形成与分布具有独特的特征,很难用常规天然气成藏理论进行解释与描述。在低渗透砂岩天然气岩心充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低渗透砂岩天然气藏的运移和聚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低渗透砂岩中的运移需要克服储层的最小阻力和最大阻力,当运移动力位于二者之间时,气体的主要运移方式表现为非达西流;运移动力小于最小阻力时,气体的运移方式为扩散;运移动力大于最大阻力时,气体的运移方式为达西流。正是这种复杂的气体运移方式,导致了低渗透砂岩中复杂的气水分布关系。天然气的聚集成藏过程主要受运聚动力、储层物性和束缚水饱和度控制。随运聚动力的增加,含气饱和度逐渐增加,并在束缚水的影响下最终趋于稳定,含气饱和度一般小于60%。在相同的动力下,渗透率越大的储层含气饱和度越大,这也是"甜点"成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供水安全调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今天,小城镇作为联结城市与农村的关键节点,其供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区位性特点,按东部、中部及西部将内地划分为3个区域,将小城镇界定为3种类型,进行了全国20多个小城镇的供水调研,在综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供水安全保障研究,提出了我国小城镇供水安全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从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内涵出发,介绍了大庆油田基层管理干部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开发过程,并就行为事件访谈(BEI)的具体使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介绍了胜任能力素质模型在大庆油田基层管理干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区岩石节理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区节理的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发现本区含煤岩系发育4组共轭剪节理,其中以NW—SE向和NE—SW向共轭剪节理最为发育,同时探讨了节理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的关系,恢复了沁水盆地南部中生代以来的四期构造应力场。现在最大主压力场方向与煤层主裂隙的方向基本一致,这是本区煤层气井稳定高产的主控因素之一。煤中裂隙的方向和现在地应力场方向决定了本区羽状分支水平井主水平段的方向以NE—SW向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