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贵州省织金、凤冈、开阳、天马、天星、大方等地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以及大方下志留统下部龙马溪组进行化学分析,研究常微量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组成及示踪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页岩化学成分以SiO_2为主,其次为Al_2O_3、Fe_2O_3和K_2O;微量元素中As、Mo、Pb、W等富集最为明显,以Mo、Pb、Co等含量最高。V/Cr、Ni/Co等比值表明黑色页岩多形成于贫-缺氧沉积环境,局部存在弱氧化条件;稀土元素属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型。研究区黑色页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区还原海水沉积并伴有热水沉积参与的环境,物质来源受陆源和幔源、深部物质加入控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特点,工程实践表明,蒸汽轮机房、燃气轮机、余热锅炉、机力通风冷却塔、变压器、天然气调压站等区域,以及循环水泵房、化水车间等辅助设备房是主要的噪声辐射区,并对这些区域的声源设备及声源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各重点声源区域噪声提出具体控制技术措施,可为同类电厂实施噪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五大主城区部分居住小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居住小区存在着容积率过高、开发规模小、建筑形态单一等现象,导致了绿化率、居住小区开敞空间、建筑间距过小以及自然采光和通风不足等一系列影响居住小区环境质量问题的产生,降低了居住小区环境质量品质。针对当前重庆居住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容积率的性质和高容积率小区对社会意识、经济利益、环境卫生及安全影响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氢氟酸作为浸出剂浸出富集铝质岩中的锂,进行了探索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75 ℃、固液比(g/mL)为1∶8、氢氟酸体积分数为17%、反应时间为15 min和搅拌强度为300 r/min的条件下,锂的浸出率高达98.73%;保持其他浸出条件不变,采用常温(25 ℃)浸出,锂浸出率仍可达83.80%。采用XRD分析原矿和浸出渣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氢氟酸与铝质岩的反应主要是氢氟酸选择性溶解锂的主要载体矿物高岭石的过程,锂在反应过程中发生迁出与富集。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四川攀西某钒钛磁铁矿床中-深部矿石中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采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MLA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进行了矿石主要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粒度和嵌布特征以及铁、钛赋存状态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铁主要赋存于钛磁铁矿中,钛主要赋存于钛铁矿中。矿石中铁的理论回收率为65%左右;钛的理论回收率为68%左右。研究结果对某钒钛磁铁矿床中-深部矿石的选冶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红格矿田乃至攀西地区基性-超基性钒钛磁铁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重庆居住小区建筑容积率研究分析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五大主城区部分居住小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居住小区存在着容积率过高、开发规模小、建筑形态单一等现象,导致了绿化率、居住小区开敞空间、建筑间距过小以及自然采光和通风不足等一系列影响居住小区环境质量问题的产生,降低了居住小区环境质量品质。针对当前重庆居住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容积率的性质和高容积率小区对社会意识、经济利益、环境卫生及安全影响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用传统的选矿工艺,如物理分选或者浮选来富集含碳酸盐矿物的磷矿石都很困难,由于碳酸盐和磷酸盐矿物有极其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一般沉积型磷矿石用焙烧和选择性酸浸的方法对其进行富集。选择性浸出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富集方法。实验采用乙酸酸浸磷块岩,使白云石分解,达到富集磷矿的目的。结果表明:乙酸分解白云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反应温度、粒度、酸的浓度、反应时间等。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2O5的质量分数从原矿的19.72%提高到33.78%,白云石的分解率为27.45%。  相似文献   
8.
针对冬季高湿地区空气源热泵结霜严重的问题,对一套空气源热泵(制热量为3.4 kW)进行实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冬季室外温度低于6℃,相对湿度≥75%时开始结霜;结霜堵塞程度≤10%时结霜有利于机组的运行;通过延长结霜初期时间,提出一种新型抑霜方法,该法将结霜初期时间延长22 min。高湿地区冬季供热在8℃以上提倡采用空气源热泵;6℃以下考虑分阶段抑霜,用以提升空气源热泵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抑霜和除霜的研究成果,归纳结霜机理,总结抑霜和除霜技术的特点,分析认为,数学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存在差异;针对换热盘管建模和实验较少;现有研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开展相关技术和设备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