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逻辑观的进步是逻辑语义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古典逻辑观向现代数理逻辑观的转化促成了塔斯基逻辑语义学的产生,但对形式系统的过分注重使它局限于外延层面.随着逻辑观的进一步发展,对由自然语言所承载的日常推理的刻画成为逻辑研究的重心,这种趋势使语义学研究由外延意义向内涵意义的过渡成为可能,卡尔纳普的外延-内涵方法和蒙太古语法的建立是这种可能的现实实现.  相似文献   
2.
词项的指称在模态语境下会发生游移,蒯因称之为"指称暧昧",具体表现为模态命题中会出现单独词项同一替换原理失效和表达式量化存在概括原则失效,并认为模态逻辑无法解决该问题,因此质疑其合法性.蒯因把指称暧昧视作无解难题,源于其秉承的经典外延主义逻辑观,只要对这种逻辑观进行有限发展,引入可能世界语义学及其哲学解释,就可以准确刻画模态语境下的词项指称,从而无矛盾地解决指称暧昧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改革之初的探索尝试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的全面部署展开,再经政治风波后的反思、调整,最后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明确方向、持续深化展开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虽然道路曲折但目标坚定,积极而不失稳妥,在营造改革的舆论和心理环境、探索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和原则、创新和完善具体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