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重庆城口与四川万源交界处的大巴山地质实习基地,是重庆科技学院继重庆北碚天府、万盛关坝之后的第3个教学实习基地.从学校地质学科面临的新形势出发,分析了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巴山地质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RFID技术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图书馆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由于RFID有着条形码无法比拟的优点,通过无线射频的便利性与标签内容信息的丰富性,在图书馆中完全能够取代条形码,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中很多因素限制了他的应用。因此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某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工程SZC301型双回直线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000kV双回直线塔“V”形悬垂串关键技术及其夹角的取值,采用综合高差系数法比较了Ⅰ型悬垂串和“V”形悬垂串在工程设计中对排塔定位的影响,使复合绝缘子“V”形悬垂串更加安全可靠运行.为确保“V”形悬垂串中的2支复合绝缘子始终受拉而不受压,当基本设计风速V=30 m/s,1 000kV双回直线塔上、中导线横担“V”形串夹角不宜小于100°;当基本设计风速V=27m/s,1000kV双回直线塔上、中导线横担“V”形串夹角不宜小于90°.首次采用综合高差系数法推导出1000kV线路“V”形串的摇摆角检验曲线方程,确保“V”形串在最大设计风速下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特高压线路因具有很高的耐雷水平而几乎不存在因雷击杆塔或地线而发生反击,本文根据特高压杆塔比较高的特点,提出了特高压架空线路大多遭受小雷电流侧击(或绕击)主要起因于雷电分岔先导的观点,进一步探讨了特高压线路架设多根地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多根地线对造价的影响,并对特高压直线塔电气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自《有机复合绝缘子防鸟害装置》一文在本刊第 2 0卷第 5期发表以来 ,引起了全国各地同行的广泛关注 ,来电来信咨询有机复合绝缘子防鸟害装置的具体设计、安装工艺 ,并提出如何设计 2 2 0kV猫头塔中相有机复合绝缘子串的防鸟害装置。的确 ,其他 110~ 2 2 0kV杆塔横担防鸟害装置基本一样 ,如上文描述 ,唯独 2 2 0kV猫头塔的中相横担结构 ,较为复杂。经运行统计分析 ,2 2 0kV猫头塔的中相横担位置垒鸟窝或中相有机复合绝缘子闪络的频率又明显多于其他杆塔位置 ,下面就以此为重点 ,介绍这种特殊防鸟害装置的设计。根据 2 2 0kV猫头塔的中相…  相似文献   
6.
110~220kV线路瓷瓶串更换为复合绝缘子后的摇摆角校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成  林则良 《供用电》2004,21(4):25-27
近年来许多单位把 1 1 0kV或 2 2 0kV线路的瓷瓶串更换为复合绝缘子悬垂串 ,由于后者较前者轻 ,风偏摇摆角将增大 ,造成上端的防鸟装置或均压环碰撞横担而受损 ,或下端带电导线离塔身安全距离过小而发生闪络 ,对水平档距小的线路影响更甚。因此在原为瓷瓶串设计的结构上更换为复合绝缘子悬垂串时必须作风偏摇摆角的校核。复合绝缘子悬垂串摇摆角主要与气象条件、前后杆塔的档距、导线悬点的高差、导线和复合绝缘子悬垂串重量、导线直径和比载及应力有关、以首片大伞或上均压环不碰横担以及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之间的安全距离 (分运行电压、…  相似文献   
7.
1000 kV单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绕击防雷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风雨在空中的漂移和空气中不均匀介质的存在使闪电的轨迹呈不规则曲线形。考虑自然闪电轨迹的随机性和雷电主先导与次先导并存现象等因素,有必要引入动态防雷保护角概念,建议特高压交流线路中地线(针)对导线的实际保护角形成的角平分线应与雷电先导的来向一致,并应计及垂直档距和水平档距的比值和风速的影响。根据杭州1962-1988年220 kV新杭I线雷击统计结果,认为特高压线路防雷绕击分析应结合塔头和档内中央线路两处的防雷情况,并分别进行了防雷保护角计算与比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110~500 k V防舞相间间隔棒易与导线脱落的难题,以220 k V双分裂导线防舞相间间隔棒为例,设计一种同时具有防振、防舞功能的弹簧阻尼装置。介绍装置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防振弹簧、防舞弹簧和弹簧阻尼装置结构强度等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得知,防振弹簧和防舞弹簧的固有频率均不在导线微风振动和覆冰舞动的频率范围内,不会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110~1 000 kV输电线路在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以下简称"三跨")耐张段内的地线耐张串安全可靠运行,针对地线耐张串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设计要求及方案。首先,分析了水平排列地线耐张串"双联双挂"在不同线路转角情况下的受力情况,提出双联水平排列时LV型联板的3个挂孔以及地线挂线板和金具串在标称破坏载荷方面的设计要求。其次,分析了地线耐张串双联垂直排列和水平排列的三挂点设计特点,并设计一种垂直排列的地线挂线机构,包含内层预绞丝和外层预绞丝的备份串设计方案。最后,简要说明了所提出设计方案的现场应用情况,证明了所提出的设计要求和方案能够有效解决LV型联板和联塔金具串受力以及地线磨损问题,并避免了输电线路地线在覆冰舞动季节掉串及掉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柱、梁节点的结构抗震设计,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出发,回顾了柱梁节点设计的现状,进行了梁纵向筋锚固处受力分析,认为应尽量避免同一区域实现“强锚固”和“强节点”,即:“强锚固”措施应尽量在“强节点”核心区之外的区域来实现,并优化了节点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