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3篇
水利工程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用算例证明了概率危险面与定值危险面并不一致。提出了2种方便实用的概率分析方法,即基于定值安全系数程序的组合参数搜索法和在Excel中运用的矩阵公式法。经过比较认为组合参数搜索法虽是近似的,但比传统的定值法更接近矩阵公式法得到的概率危险面,2种方法均可用于工程实践中土坡稳定性的概率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由于海洋环境较为复杂,目前已有的几种原位测试方法在获取海洋工程地质原状土样物理力学性质的应用方面各有所限制。现提出的一种新型上拔式静力触探测试技术可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验证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在近似海洋地层的场地中进行静力触探、旁压试验和上拔式静力触探测试,对比几种原位测试方法的测试参数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并对比其变化趋势。发现上拔式静力触探测试参数与现有的几种原位测试参数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由此证明上拔阻力能够反映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采用上拔式静力触探获取原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对上拔式静力触探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由分布统计检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性参数、不同土层对相关距离值的影响。认为相关距离是土体的属性,对同一土层由原位试验参数得出的相关距离值要大于室内指标的结果,更能反映土体的真实属性。不同土层根据不同参数确定的相关距离值也可能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针对边坡治理决策是一个多属性群体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的多方案大群体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单方案大群体偏好模型与算法推广成多方案大群体偏好模型与算法,获得大群体偏好矩阵,然后利用熵权法获得各个方案的排序权重,最后利用各个方案的排序权重和大群体偏好矩阵获得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矢量,通过该综合评价值矢量中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利用GeoView平台通过地质勘察建立滑坡空间及属性数据库;对滑坡体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可以对不同方向切分的剖面进行计算,也可以在同一剖面中对不同的条块划分方案进行计算;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滑坡荷载估值准确,且避免了许多烦琐编程和人为干扰。利用接口技术将建库、可视化分析、空间分析、数值计算各功能模块集成,构成滑坡稳定性评价系统,其计算速度快,易于复算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基于Web的三峡库区边坡稳定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并针对三峡库区边坡的实际情况,对系统的需求、功能、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划分了业务模块,并给出了整个系统的框架体系图。  相似文献   
7.
在大规模的深基坑工程中,结合场地情况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对基坑支护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对传统SMW工法在搅拌体和型钢的布置及施工工艺上进行了改进创新,适当减小了搅拌体的长度和截面积,增大了型钢的间距.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桩体水平位移与基坑周边沉降总量均在允许范围内,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在保障基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改进支护型式的成功应用对相似工程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深基坑剪力键支护模型的优化形式,在剪力键支护体系构想与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3组剪力键与直立桩之间不同组合形式的试验方案,在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各方案中支护模型的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内力及基坑外侧填土表面的沉降进行监测,同时设计了4个系列12组剪力键模型方案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斜向桩与腰梁连接的节点位于直立桩桩身处的剪力键组支护效果优于斜向桩与腰梁连接的节点位于相邻直立桩中间的剪力键组; 腰梁位于直立桩上部的剪力键组支护效果优于腰梁位于直立桩中部和下部的剪力键组; 腰梁高度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大于斜向桩与直立桩连接节点位置的影响; 剪力键模型的支护效果与斜向桩和竖向的夹角非正相关,并且在实际工程中夹角越大所占用的地下空间越大,基于数值模拟可认为斜向桩与竖向的夹角30°为剪力键支护结构的适宜角度; 斜向桩与腰梁连接的节点位于直立桩桩身处、斜向桩与竖向夹角30°且腰梁位于直立桩上部的剪力键组是较优的支护形式,这些成果可为剪力键支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切坡稳定性评价是一典型的半结构化问题。中论述了在Internet平台上使用智能决策及群体决策方法建立高切坡稳定性评价系统的结构及实现步骤,并对提高“高切坡稳定性评价系统”评价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中流程图可供从事类似系统研制工作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是小样本 ,直接统计其点方差不能反映岩土参数的实际变异性。本文建议用Grubbs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 ,并应用随机场理论中的相关距离概念说明取样间距对估计参数方差的影响及相关距离对取样间距的指导意义 ,对不充分的子样推荐采用贝叶斯预测法预估场区的空间方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