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9篇
矿业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研究和设计了嵌入式USB的主机系统,阐述了其工作机制,并给出了在任意波发生器控制面板上的具体实现,实现了改进波形数据输入方法的目的。首先研究了USB大容量存储类协议和USB主机在数据传输中的动作,然后根据任意波发生器的特点,利用SL811HS实现了USB主机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USB存储设备的Bulk-In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2.
对常见起重机械金属结构腐蚀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金属结构各种腐蚀产生的过程及部位,得出了几种可易实现的防腐措施,最后探讨了开发新型防腐式起重机械的可能性及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龙门导轨磨床中活动横梁的动、静刚度,保证加工精度,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龙门组件和活动横梁分别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了位移云图及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依据王莲叶脉的分布规律及三角稳定原理,对横梁的内部筋板结构进行了改进。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横梁质量减轻了6.83%,关键部位的最大变形量减小了5.85%,固有频率有所提高,横梁基准导轨的位移整体有所下降,验证了改进结构的合理性,为实际工程中横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出社会和产业需要的具备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程人才,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现状和专业特色,河南工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制定了"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CDIO教学大纲"的三级指标,设计了该班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构建了以三级教学项目为载体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该班学生实行导师制、实施CDIO项目组管理,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参加一系列竞赛的获奖情况和就业单位的反馈结果证明教学改革达到了运用综合工程项目训练学生工程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套基于IPC+PLC控制的汽车玻璃热弯炉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炉丝功率调节、炉丝自动升降、组态王6.52和PLC通讯、炉盖开合控制、顶杆升降控制、保温控制、玻璃工艺文件保存读取及红外线实时检测玻璃温度等功能,通过监控软件、操作面板和温度仪表等实现人机对话。  相似文献   
6.
说课是教学研究与教学交流的一种方法.其教学研究及教学评价意义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说课对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理论的理解、教学手段的创新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文中通过解析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说课的内容及方法,阐述了说课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超声切削和普通切削两种方式对SiCP/Al复合材料进行了车削试验,研究了切削参数对硬质合金YG6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并在同等条件下与聚晶金刚石(PCD)刀具进行了对比。发现超声切削的刀具磨损量要小于普通切削的刀具磨损量;超声切削时PCD刀具的磨损量约为YG6刀具磨损量的1/10,这点和普通切削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8.
微细加工与装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讨论微细加工与装备技术现状,介绍刻蚀技术、LIGA技术和准LIGA技术、微细特种加工等典型的微细加工工艺原理与技术特点,并指出各种加工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走向及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程雪利  赵波  刘传绍  焦锋  高国富 《机械》2006,33(4):23-25
设计并制造了三振型弯曲刀杆,计算出其固有频率为20.440kHz。空载下,用自行研制的超声车削弯曲振动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刀具在切削速度方向的振幅符合其位移Catx=asinwt,呈正弦曲线,刀尖的振幅最大可达到18.1751μm,最小为10.3996μm,均能满足超声振动车削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带裂纹工件在超声载荷下的疲劳性能,采用自行研制的超声振动单向拉伸实验装置,对刻槽20#钢进行了拉伸试验研究。设计了两端方板、中间为指数剖面、单侧边开有缺口的试件,对刻槽试件的应力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刻槽截面的正应力分布公式。通过改变工件的槽深t和曲率ρ,得出疲劳极限随刻槽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在某一深度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之上升;疲劳极限随刻槽曲率的减小而下降,在某一曲率值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之上升。该试验证明了疲劳极限不仅与应力集中系数有关,还与刻槽深浅、应力梯度和其他参数有关,具体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