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制备超憎水SiO_2/FEVE复合涂层。方法使用物理混合方式将SiO_2填料加入到成膜物FEVE树脂中,制得超憎水涂料,并通过雾化喷涂在玻璃片上形成超憎水涂层。通过指触法测量了涂层的表干时间,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了超憎水SiO_2/FEVE复合涂层的憎水性能与微观形貌,并利用划格法评价了涂层的附着力。结果根据溶解度参数相近以及环保性原则选用了乙酸乙酯与乙酸丁酯的混合溶剂,最终得出超憎水SiO_2/FEVE复合涂料的配方为:100 g FEVE树脂、135 g乙酸乙酯、90 g乙酸丁酯、25 g D-SiO_2、10.5 g HDI。涂料配制完成后,采用大雾化量与大流量结合的喷涂工艺便可完成SiO_2/FEVE超憎水涂层的制备。涂层形成了含有内嵌孔洞的珊瑚状结构,表面呈现为规律交替分布的突起和凹陷区构成的粗糙结构,接触角可达152.8°,滚动角为8°。结论调整溶剂种类与固化剂加入量并未对涂层的结合力或成膜性有所改善,填料比例是影响涂层成膜性与憎水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涂层表面有序分布的微纳米级凹凸结构形成了超憎水表面所需有效的表面微观粗糙结构,这是涂层具有优良憎水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流四端接线法测量Fe_(78)Si_9B_(13)非晶合金在等温退火和升温过程中的电阻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693K时非晶结构易被热效应所影响.与DSC法相比较,直流电阻四端接线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出晶化的形核阶段.但是R-T曲线上所反映的晶化第二阶段的特征不明显,晶化第二阶段产物Fe_2B的电阻率比第一阶段产物Fe_3B的高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测量10-8Ω数量级的电阻或监测导电材料组织的变化,设计高精度电阻数据自动采集与实时显示系用Keithley 2182纳伏表并配用K型热电偶进行电压测量和温度测量,用PF66M型数字多用表结合/输出卡与端子板供给直流恒定电流,并用Delphi开发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显示软件。通过对铸铝测分析,该系统工作可靠,显著提高了材料电阻测量的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气环境下电网设备中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Stacking集成学习算法模型,挖掘大气环境因子与镀锌钢腐蚀速率的关系。该模型为双层结构,融合了多个预测模型的优点。通过GA算法优化第一层各个初级学习器的待调参数,将初级学习器学习到的数据交给第二层次级学习器做进一步拟合。同时,结合K折交叉验证的方式有效降低过拟合现象。结合Spearman相关系数和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评估方法,筛选出与镀锌钢腐蚀速率相关性最高的5个环境因子作为输入,由此展开镀锌钢腐蚀速率预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镀锌钢材料腐蚀速率的拟合度,降低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超疏水防覆冰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电线路覆冰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各种防覆冰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防覆冰涂层能够主动抑制和缓解输电线路覆冰的形成和增长,尤其超疏水涂层可延迟水滴在涂层表面的冻结,从而实现防覆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了表面状态与覆冰现象以及覆冰粘结强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超疏水涂层的覆冰状态与普通表面具有较大差别,覆冰粘结强度明显低于普通表面。超疏水涂层实现防覆冰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表面化学成分、表面结构与环境因素,而通过简单工艺构建有效超疏水表面是超疏水涂层推广应用的关键。基于对超疏水表面防覆冰机理的分析,可知超疏水涂层具有巨大的防覆冰功能潜能,通过控制组织结构使其适应各种温度等环境因素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奥氏体化处理是得到高性能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 ADI)的关键步骤,通过奥氏体化处理,铸铁基体组织向奥氏体转化,为后续的等温淬火处理过程中奥氏体向奥铁体的相变提供前驱体。对奥氏体化温度进行调控,研究了ADI微观组织的相应变化及其对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使石墨向基体的渗碳作用增强,奥氏体碳含量增加、稳定性增强,一方面导致奥氏体在冷却转变过程中铁素体的形核驱动力降低,奥铁体组织中铁素体形态更细长,另一方面导致块状残留奥氏体增多、碳含量提高,使材料强度、硬度及断后伸长率均发生下降。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使ADI含有大量高碳残留奥氏体,导致其在摩擦磨损过程中难以通过应力诱发相变形成马氏体来提升耐磨性。综合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ADI的奥氏体化温度应不大于95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