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电力物联网D2 D通信中的模式预选问题,提出多播重传机制.首先,通过分析D2 D传输的集中式和分布式2种重传方案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重传模式预选的D2 D多播重传方案.新方案通过簇头汇总D2 D多播ACK状态和簇内链路质量,避免了集中式方案中上行汇报信令开销太大的问题;同时,通过让簇头来决定重传方案后再上报基站的方式,避免了分布式重传方案中预留资源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簇头充分考虑D2 D链路差异,根据D2 D链路质量自适应地选择最优传输节点,可充分利用D2 D链路的多信道分集增益.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验证方案在信令开销和传输效率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主动解列是指当大电网遭受大扰动失去同步时,主动断开一系列线路将电网切割为多个电力孤岛以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一种控制方式。本文提出一种考虑无功平衡的大电网主动解列最优断面搜索策略。该策略容许在不对电网进行化简的前提下,搜索同时满足电网有功与无功平衡的最优解列断面。并通过对华中电网算例仿真及波兰电网算例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以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力系统主动解列最优断面搜索过程中计算复杂度高与在线决策需要快速求解相矛盾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凸优化的主动解列最优断面搜索方法。该方法以解列后系统有功不平衡功率最小为目标函数,将求解过程拆解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离线运算将系统解列的目标函数及约束转化为一系列满足凸优化条件的方程组;第二阶段在线将发电机及负荷的信息作为参数代入方程,采用内点法结合分支定界进行快速求解。并通过IEEE 39节点算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快速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输变电设备状态感知业务中,大量采用私有协议无法相互兼容,且目前通用的无线通信协议在采集、传输、组网等方面无法满足实际业务需求的问题,开展电力业务场景及传感数据特征分析,介绍了物理层低功耗选型、低功耗接入与组网通信协议设计思路,构建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统一、完整的无线传感网体系架构,并选取典型业务场景进行试点应用,实现了复杂业务场景下多类型无线传感器的统一接入与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5.
带电检测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传统的带电检测系统存在使用不便、数据滞后等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灵活的、可扩展的带电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案。该系统从架构上可分为电力内网Web端和离线Client端,通过数据解耦建模、扩展标记语言(XML)报文交互方式等优化设计,使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此外,利用信息集成、数据挖掘等方法,使得带电检测数据的应用更加实用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7.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由于自身抗多径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定位,但采用UWB进行定位时存在定位结果不稳定的现象。对于实时性定位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UWB空间定位方法。该方法仅需要3个基站便可进行空间定位,通过将优化后的UWB测距数据运用到空间测边交会法中求解待定点坐标。经实验分析得该方法简单易行,计算量小且测距精度及定位精度较高。同时该方法仅需3个基站便可测得待测点的三维坐标,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硬件成本,对于电力部门仓库货品定位、电厂巡检人员定位等场景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进行电网设备状态检修,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准确、实时的评价。文章设计并实现了江苏电网设备状态评价系统,该系统基于在线监测、带电检测、SCADA、PMS缺陷库等多个数据来源,通过“状态监测数据→缺陷→状态评价”联动机制实现设备状态实时评价,并与现有的PMS评价信息综合给出设备推荐状态,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设备状态评价结果用于支持电网调度和检修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雷电活动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事故频繁发生,因此针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开展相应研究工作。在统计江苏雷电活动的基础上,分别从杆塔塔型、高度、回数及档距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跳闸原因和雷击特性。完成2012至2016年江苏电网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统计,并结合电网生产实际,从输电线路差异化评估、运维、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合理化防雷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以PIC系列微控制器为核心搭建试验装置,在电弧电流熄灭后的100μs内,控制高压脉冲电源输出连续亚μs级高压脉冲;测试开关电器的弧后介质恢复特性。试验结果证明该装置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