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炭黑表面接枝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炭黑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及表征方法,着重介绍自由基接枝、阳离子接枝及阴离子接枝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Washburn方程式h~2=c(?)tcosθt/2n,由粉末聚结体被液体浸湿的高度平方(h~2)与时间(t)的直线斜率,液体的粘度(η)和表面张力(r_b)计算某些液体对铝粉、硅胶〔H〕、二氧化硅、炭黑等粉末的前进接触角(θ)和浸润功(Wi)。并讨论形式半径(c(?))的选择和本方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利用Ce(4+)和炭黑表面的羟甲基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探讨了(N,N-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在炭黑表面的接枝聚合机理。研究表明单体和硝酸的浓度以及铈离子的用量对该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在接枝改性炭黑表面存在着聚(N,N-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钛的表面化学改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二氧化钛具有表面羟基、润湿性、表面酸碱性、表面电性、光化学活性等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介绍了水溶液沉积干燥法、表面活性剂法、偶联剂法、聚合物包膜法、表面反应法和化学沉析法等表面化学改性方法。并简述了二氧化钛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焦磷酸络锰(Ⅲ)引发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焦磷酸络锰(」Mn(H2P2O7)3」^3-发体系的作用下,炭黑与丙烯酰胺单体发生接枝聚合。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温度,PH值对接枝聚合反应的接枝率的影响。采用电镜、红外和吸光度等手段对碳黑-丙烯酰胺接枝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炭黑表面接枝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用于发黑表面改佐的三种在枝方法:自由基接枝、阳离子接枝、阴离子接枝。  相似文献   
7.
作者由Poiseiulle公式导出改进了的Washburn方程,浸湿粉层的液体重量平方(m~2)为时间(t)的直线函数。测定四氯化碳、甲苯,苯,二甲苯及二甲苯分散剂溶液对炭黑粉末柱体的浸湿速度,据导出的方程式计算其前进接触角(0)和浸湿功(Wi)。在计算时选择苯为标准液(θ=0°),其表现毛细管半径cr=2.33×10~(-5)cm。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散剂浓度的增加则接触角减小和浸湿功增加,而表面张力变化甚微。由此可见,炭黑可湿性的增强主要是由于分散剂在炭黑表面上形成吸附层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流变性测定方法分析了炭黑-甲苯分散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同时用沉降和显微镜等直接方法对分散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确证,结果表明,添加了943颜料分散剂的炭黑-甲苯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获得明显改善,其流动行为趋近牛顿流体。而未加分散剂的炭黑-甲苯体系中,炭黑粒子易于沉降返祖。其流动曲线形成明显的触变环。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丁基锂与碳黑表面含氧基团反应制得了表面含—OLi基团的炭黑-THF体系,研究了丙烯酸乙酯在炭黑表面的阴离子接枝聚合反应以及接枝炭黑和未接枝炭黑在丁酮中的分散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正丁基锂用量的增加,丙烯酸乙酯的聚合转化率和在炭黑表面的接枝率逐渐增加;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丙烯酸乙酯在炭黑表面的接枝率出现峰值;接枝炭黑在丁酮中的分散稳定性高于未接枝炭黑。FT-IR和TEM分析表明在接枝炭黑表面存在着丙烯酸乙酯聚合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流变性测定方法研究了钛白颜料在苯体系中的分散状态.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分散体系的分散稳定性愈好,抗絮凝性愈强,则流动行为愈趋近牛顿型,其度粘也愈趋恒定;反之,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愈差,絮凝性愈强,则触变性愈显著,其触变环也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