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数控中的最佳插补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使刀具在所有可能的走向中选取最好的一种走向,以使下一加工点离所要加工的曲线最近。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最小误差法。  相似文献   
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能很差,给高性能轻型复合材料的研制带来困难。本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纤维表面能提高,使环氧树脂能良好地浸润纤维,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粘接强度可提高5-8倍。粘接性能改善的原因是:由表面引入的多种含氧基团所形成的化学键力,由表面刻蚀坑产生的机械嵌合力。   相似文献   
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由于结构特性导致其粘接性很差,给高性能轻型复合材料的研制带来困难。本实验采用低温等离子体以及铬酸等对各种拉伸比的UHMW-PE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纤维拔出环氧树脂基体测界面粘接强度,利用SEM观察研究了界面脱粘机理。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界面粘接强度可提高四倍以上,其大小与纤维拉伸比及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均有关;界面产生的裂纹在纤维内部沿纤维方向扩展,拔出后纤维表面层被剥掉;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与化学表面处理方法相结合。可望进一步提高界面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能,为进一步研制高性能轻型复合材料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纤维表面能大大提高,使环氧树脂能良好地浸润纤维;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粘接强度可提高近5—10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粘接性能改善的原因,并对粘接强度做出贡献的各种作用进行了综合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UHMW-PE纤维经等离子体进行表面处理后,极大地改善了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间的粘接性能。本实验通过对处理前后的纤维表面能变化的研究,从浸润的角度对粘结性能改变的机理作了第一步讨论。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大大提高了纤维的表面能,从而使得纤维具备了粘接性能改善的前提条件——能被环氧树脂所浸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最小误差法的最佳性作了数学证明.从证明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最佳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过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单纤维拔出实验,XPS,SEM,接触角测算研究了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对影响界面粘结的作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提示了表面刻蚀坑引起的界面机械铰链力,以及由多种含氧极性基团引起的化学键力和界面非极性分子色散力,它们分别对界面粘结强度的贡献,及其随等离子体处理参数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UHMW-PE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破坏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经过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性能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单纤维拔出实验、SEM、表面能以及界面裂纹能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界面破坏形式及机理。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裂纹扩展区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聚乙烯与树脂的界面逐渐移向纤维内部,导致了相应厚度的纤维表面层被剥落。剥落厚度还与纤维拉伸比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数控中的最佳插补原理,这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使刀具在所有可能的走向中选取最好的一种走向,以使下一加工点离所要加工的曲线最近,从而使插补偏差最小。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最小误差法。 现把最小误差法与逐点比较法的加工轨迹加以比较。图1中a)和b)分别为逐点比较法和最小误差法的实际加工线。c)为刀具每次只能沿X方向或Y方向送给时的最小误差法的实际加工线。图2中a)和b)分别为逐点比较法和最小误差法在圆弧插补中的实际加工线。c)为刀具每次只能沿X方向或Y方向进给时的最小误差法的实际加工线。由图可看出最小误差法大大提高了插…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最小误差法的最佳性作了数学证明.从证明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最佳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