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揭示注蒸汽热采开发对敏感性储层矿物的影响,利用x衍射、差热分析、电镜分析等手段对金家油田蒸汽驱替前后黏土矿物进行测试,确定了金家油田黏土矿物的附着状态,表征了该区块蒙脱石的脱水规律,结果发现敏感性稠油油藏热采开发中近井地带由于蒸汽温度场发育,储层渗流能力得到明显恢复,水敏伤害主要发生在蒸汽前沿低温度场区,因此开发中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端环氧基聚醚与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将环氧基转化为五元环碳酸酯基。讨论了催化剂类型、温度、压力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对端环碳酸酯基聚醚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温度为120℃,体系压力为2.5 MPa时,环氧基的转化率能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子显微表征的手段测定了胜利驱油剂SLS -5不同用量下形成原油乳状液的粒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相应条件下的管式驱替效果.结果表明,达到最佳降黏率后,驱油剂SLS -5用量继续增加,驱替效果仍明显,发现高含量的驱油剂能形成粒径小且均匀的乳状液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4.
桩西地区东营组以下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桩西地区东营组以下水平井沙河街组井段极易发生剥落掉块及垮塌的地层特点和大井斜长位移情况下钻井液携岩、防塌、润滑减阻等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该地区钻井液施工技术的关键,制定出了上部地层使用强抑制聚磺钻井液、下部地层使用封堵防塌润滑钻井液的施工方案.在桩11-平2井使用聚磺醇封堵防塌润滑钻井液体系后,断裂带破碎泥岩垮塌减轻;产生破碎性地层垮塌后,采用了高黏度、高切力的钻井液,在φ444.5 mm大井眼中通过循环打捞掉块的方法,解除了极其危险的井下复杂;桩147-平1井4 647~4 894m井段泥岩剥蚀掉块经过反复破碎后,呈细粉末状仍被钻井液带出,在面临报废该井眼的情况下,解除了井下复杂.实践表明,东营组以下水平井钻井液技术能够解决桩西地区水平井钻井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在该地区水平井施工中应用该钻井液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的合成原理与性能特点,讨论了两种合成原料环碳酸酯齐聚物和胺类齐聚物的合成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NIPU的应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CO2插入法合成了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环碳酸酯。通过对不同反应体系CO2消耗量的对比讨论了反应温度、压力和不同催化剂及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以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中的环氧基团生成了环碳酸酯基团,当以质量分数3%~4%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在120℃、2 MPa条件下反应时,合成的环碳酸酯反应转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胜利油田2种普通稠油和3种超稠油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5种稠油含水率反相点和增黏倍数随温 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稠油的含水率反相点增大; 3 0%含水率的乳状液其增黏倍数先增大后减 小; 反相点时乳状液的增黏倍数逐渐增大。比较相同温度下5种稠油的含水率反相点以及增黏倍数发现, 稠油净化 油的黏度越小, 乳化越容易进行, 含水率反相点越高, 3 0%含水率乳状液的增黏倍数越小, 反相点时乳状液的增黏倍 数越大。  相似文献   
8.
弱泡沫体系提高稠油热采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CO2/驱油剂的表面张力及粘弹模量,分析其产生泡沫的能力;考察了CO2/驱油剂泡沫体系的半衰期及携液量,分析其产生泡沫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双平行管驱油实验,分析CO2/驱油剂泡沫体系改善非均值储层开发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CO2/驱油剂弱泡沫体系虽然稳定性不如N2/泡沫剂体系,但其在驱替中产生的调剖作用仍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