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河南高职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重质量、重内涵,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办学模式,实现高职教育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从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赢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模式是当今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历史回顾、现状调查、双赢性分析和前景展望,探讨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集体备课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关键.通过分析形势与政策课备课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提出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的5项程序和5个方面的内容,并从3个方面探讨了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保障,是有效抵御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高校校园文艺活动,大力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繁荣,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形势与政策课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较强,高职院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晰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原则、优选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红外图像的电气设备识别及其温度异常检测对摄像机拍摄角度变化敏感,提出一种基于导向型级联可形变卷积神经网络的户外电力设备识别检测算法。对残差网络进行改进,在网络的后三个残差块中加入可形变卷积层,以便更好地提取电气设备的特征;利用像素点的概率得分图,预测候选像素点;三个级联的检测器将标定的真实框与算法生成的候选预测框进行阈值筛选,得到最终的预测框。建立并标记了近万张包括绝缘子、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套管等6种电气设备及其温度异常数据集ELE,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检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95.3%,对包含小目标温度异常区域检测的mAP达到了88.1%。  相似文献   
7.
针对如何制作和应用"微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问题,通过对微课的界定,对微课特点及作用的分析,从微课的选题、教学设计、录制和应用等环节,探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的制作与应用过程,提出了加强微课制作和应用的建议,以期对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制作与应用微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是党在高校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重要体现。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和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新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传统的管理体系已不能满足其当前建设的需求。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积极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效能,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守好课堂教学阵地、拓展实践空间、强化内涵建设三个方面,探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网络监督具有普遍性、交互性、便捷性和低廉性等优势。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监督的优势,发挥其揭露、抨击、防范、矫正腐败行为和进行惩戒教育、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功能,以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保持党和国家机关的廉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